读书阁 > 其他类型 > 永乐逆子,朱棣心态崩了 > 第122章 君臣奏对!此人果真大才!

第122章 君臣奏对!此人果真大才!(1 / 1)

书生皇帝,秀才朝廷!

夏原吉深吸了一口气。

朱高希这番话,夏原吉那是越听越心惊,越听越觉得有道理。

因为建文新政推行得太过顺利了,朝野上下都是鼎力支持!

原来根源问题出在这上面!

所谓的建文改制不过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未能从根本上面解决问题。

而那些官员士大夫反倒是乐得如此,欺上瞒下暗自贪腐,形成所谓的太平盛世!

他们之所以不反对,是因为改制对他们有利,更便于他们贪腐受贿!

反倒是那些所谓的仁政,从未落到过实处!

“好了,今日我们就到这儿吧!”

朱高希笑了笑。

“接下来,维喆兄入宫面圣,必定可成!”

夏原吉闻言神情一震,随后起身郑重地向朱高希躬身行礼。

“今日之恩,夏原吉必定铭记于心!”

朱高希笑呵呵地摆了摆手。

随即他还命熊犇熊罴兄弟二人护送夏原吉进宫。

等夏原吉走后,朱勇恰巧走了进来。

“大哥,这家伙真那么厉害吗?”

朱高希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

开玩笑!

他可是夏原吉啊!

“此人以后将会是永乐王朝的财神爷,你说呢?”

嘶……

财神爷?

难不成是户部尚书?

那确实有些牛逼啊!

夏原吉匆匆进宫,一路畅通无阻,来到了乾清宫外。

等候通传时,他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了朱高希的面容。

那个少年郎,究竟是何许人也?

天纵奇才……吗?

光是这份眼光见识,朝堂之上都有大量公卿远不及也!

这等人物,却不愿入仕为官,甘愿做个商贾,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

不一会儿,永乐帝就唤夏原吉进去。

先前朱棣正和金忠、道衍商议宝钞一事,问题还是在准备金上面。

一众富商巨贾确实捐了不少钱,加起来足足有一百八十多万两,可是发行这么点宝钞,朱棣心里面还是不太得劲。

有那么一瞬间,他都想听从爔儿之言,直接远征倭国了。

“陛下,夏原吉觐见!”

“唔,终于来了,宣吧!”

一会儿功夫,夏原吉忐忑入殿,行礼如仪,口呼万岁。

朱棣打量一眼夏原吉,见他其貌不扬,便道:“夏卿,朕还记得你当年之计啊!”

此话一出,夏原吉直接吓了个半死。

不会吧?

这么不当人的吗?

一上来就要问罪?

夏原吉有些惶恐,可他却没有认错。

“陛下,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是臣子之责!”

话外之音,当年我是建文皇帝的臣子,所以给建文皇帝出谋划策,这是为人臣子的本分,您若是因为这个事情怪罪我,那未免也太过小气了些!

朱棣闻言笑了笑,觉得这夏原吉挺有意思。

他以往遇到的建文旧臣,无非就那么两种人。

一种是宁死不屈,愿为建文殉难之人,如那铁铉、暴昭、练子宁等人。

而另外一种,就是逢迎之徒,比如解缙、杨荣这些家伙,抓住改朝换代的千古良机,赢得新帝认可,直接就青云直上了。

可夏原吉既不属于第一种,也不属于第二种。

朱棣来了兴趣,笑呵呵地开口。

“既然如此,那朕就给你一个机会。”

“你是户部右侍郎,那朕就问你户部政务,当今天下,黄册在册者几何?”

所谓黄册,乃是大明朝廷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

夏原吉本能地眉头一皱。

他虽然是户部右侍郎,却一直在外面巡查。

这一点,皇帝陛下不可能不知道,也就是说这位新帝,对他还是有着不小的意见,有刁难的嫌疑。

不过永乐皇帝不知道的是,夏原吉对政务一向熟稔,即便未在户部也依旧了解了不少。

“洪武十四年,朝廷在户帖制度基础上建立了黄册制度。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从事职业,划定户籍,主要分为民、军、匠三大类。”

“当年统计结果,黄册在册的人口为九百零四万户。而自洪武十四年至洪武三十一年,在册人口则增长至一千一百三十一万户。”

听到这话,朱棣这时背着手起身,他有些觉得这个夏原吉有些不简单了,起座背着手踱了几步之后道:“说完了?只有这些吗?”

夏原吉又道:“臣了解过现在的黄册数目,与洪武十四年原始数目进行了比对,发现户籍的情况,有一个巨大的问题。”

“但说无妨。”朱棣看向夏原吉。

“那就是北降南升,淮河以北的人口下降了三十七万户,而淮河以南的人口却得到了极大的增长。”

“也就是说,黄河之北千里无烟,江淮之间鞠为茂草,这并非只是一句空口白话……”

“夏原吉!你大胆!”

他话音未落,朱高燧就怒喝道。

黄河之北千里无烟,江淮之间鞠为茂草,这句话从一开始就是在控诉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致使百姓死伤相藉!

可这夏原吉,竟敢当着皇帝陛下的面儿说出来,简直混账至极!

这朱高燧一向喜欢偏帮,更何况是自家父亲。

朱棣喜欢这个儿子,毕竟是小儿子,然而现在却不一样了,小儿子不是他,而是杰出优秀的爔儿。

所以朱棣脸这次却是脸拉了下来,道:“国家大事,难道还要你做主?出去!”

朱高燧原本开开心心地回来复命,结果现在平白无故挨了顿骂,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拱了拱手就气恼恼地走了。

等他走后,朱棣才终于看向夏原吉。

此人,是个大才。

黄河以北民户亏空严重,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当然,这也是许多朝臣公卿都没有察觉到的细节,或者说即便他们知道也不敢当面提及的事情。

朱棣下意识地皱眉,追问道:“这又如何呢?”

如何?

这就是问策了。

夏原吉清楚,新帝真正的考验来了。

“这对朝廷而言,有着巨大的隐忧。”

“陛下素来英明,一旦北方的在册人丁再这样下降下去,势必会引发马政崩坏,千里无人烟,如此北方各处军屯的人丁和补给,都会出现巨大的问题!”

“若朝廷不趁现在着手解决这个隐患,长此以往,百年之后……一旦大漠的蒙古蛮夷趁势崛起,朝廷如何制之?只怕会落得个跟前宋一样的下场!”

“嘶......”

殿中落针可闻,便连朱棣也屏住了呼吸。

前宋被金国杀得险些亡国,最后南逃偏安一隅,再无收复失地之举,靖康之耻历历在目啊!

大明,绝不能成为第二个赵宋!

朱棣又忙问道:“如何得解?”

“加强北平行在,疏浚南北运河。促使南北交流,迁徙民户至北平行在,或可暂缓。”

加强北京城……

疏浚南北运河……

朱棣与道衍对视了一眼,随后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因为,他们早就谋划好了……迁都!

这夏原吉……果真是个大才!

最新小说: 吸血鬼侦探 娇娇 诡婿 我成了恋爱游戏中的反派 为何恋爱游戏的女主不太对劲 穿成农女我捡个崽崽来种田 偏执上神的小祖宗又撒野了 炉中因果 彼岸军团 重生1994:从下岗工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