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官场有这么一句话: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
对于权知开封府这个事情,当然算不上不幸,甚至算得上好事,因为所谓的宋朝四入头之一便是权知开封府,在担任这个职位之后,便是可以大用了。
“国朝除用执政,多从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进拜,俗呼为四入头。”
也就是说,宋朝的宰执大多从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和御史中丞这四个职位升迁过来的,可见其乃是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的最佳过渡职位。
就类似如今要进中枢,一般都要在京城以及魔都等核心地方做一把手历练一段时间一样。
差事当然是好差事,但比起三司使、翰林学士、御史中丞来说,这差事又算得上是苦差事。
开封府乃是首善之地,在这里龙子龙孙、权贵遍地,稍有不慎,便会得罪人。
开封知府任上,最有名的数得上是包拯,百姓对包待制任开封府知府的事迹津津乐道,但实际上,包拯担任知府不过区区一年多的时间,原因也很简单,得罪人太多了。
光是一个疏浚惠民河,包拯得罪的权贵便车载斗量。
惠民河也称蔡河,原自东京至通许,直达淮河。
后为了水运之便,又自新郑引闵水汇入,使之流量大增。
时惠民河常涨水为患,大水时“门关折,坏官私庐舍数万区,城中系栰渡人”。
包拯查知河水泛滥的原因乃“中官世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遂毅然下令,将所有跨河修建的楼台、花园、水榭全部拆毁,使河水得以畅通。
有些权贵持伪增步数的地券与包拯相争,包拯皆通过实地测量、验证,揭示其伪,并上朝劾奏,要求严惩。
所以包拯没有当多久的开封知府,便被匆忙调去担任三司使了。
这里面当然有包拯能力出众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大家都觉得包拯在开封知府位置上实在是太膈应人的原因,权贵们合力赶紧将其调去三司,以免多事。
不过这种好事别的人可不敢尝试,在开封知府任上,能够上去宰执位置的不少,可在这个位置上栽了大跟斗的也不少。
包拯能够在这个位置上得罪了权贵还能去三司任职,原因是因为他有一班牛逼得不行的同学。
您看看,尧臣、韩琦、吴育、赵概、文彦博、吴奎……天圣五年的进士们。
包拯有这样的深厚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