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坤手捧资料,继续望下看。
第二家工厂他同样非常熟悉,看来正如陈书记说的一样,都是老牌工厂了。
“金山酒厂。”
这家工厂所生产的“金山高粱酒”,在省内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物美价优,深受老百姓喜爱。
不过,这种受众程度在进入80年代之后,有所改变。
这里面存在诸多方面的因素,但归根结底,逃不过一个市场竞争。
过去公社时代、甚至更早以前,我国粮食产量很低,精粮不仅是标准的计划内物资,更是战略储备物资,全国没几家工厂有资格用精粮制酒。
于是高粱成为了很多地区普遍的酒糟原材料。
老百姓在市面上大概率也只能买到高粱酒。
以至于其中的佼佼者,金山酒厂,在这段时期的省内,可谓如日中天。
可这一切在1978年、随着袁老培育并推广成功第一代杂家水稻后,发生了改变,老百姓大抵都能吃饱饭,也就有了多余的粮食造酒,上面的政策也宽松了。
各种打着“纯谷酒”、“精粮酒”的白酒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入市场,省内也是如此。
平心而论,这种酒确实要比高粱酒滋味更好,相对平和、醇厚。
然而,金山酒厂并没有抓住改革的大潮,他们有着辉煌的过去,对自己的产品充满自信,自信那些喝了一辈子金山高粱酒的人,已经改不了口。
但是,他们太高估了自己的客户粘性,也太低估了老板姓们喜新厌旧的能力。
结果显而易见,他们失去了广袤的市场,每况愈下,再想改变,恐怕已是有心无力。
第三家工厂——丰收罐头厂。
同样是一家老字号,这家工厂生产的桔子罐头,郭永坤小时候也不知道馋哭过多少回,第一次吃到时他惊为天人,压根没想到世上还有这么甜蜜的美食。
就不提那颗颗饱满、入口即化的桔瓣,就是玻璃罐里那略显粘稠的汁液,嘬上一口后,整个人心情都能甜蜜一整天。
这家工厂为什么会濒临倒闭,郭永坤也大抵有些猜想,还是一样——竞争。
一是市面上的罐头厂越来越多,销售份额遭到哄抢。
第二的话……他也有些责任。
早几年前,亲朋好友间走门串户、包括谁有个病痛,大家去医院探望的时候,总少不了拎两瓶罐头。
在饭都吃不饱的年代里,水果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