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2 / 1)

衙内慌慌张张地看着戚桓,表情像是要哭了出来:“大人,我不知道,但是张侍郎说墨不够,我才多准备了些,我真的不知道,张侍郎是要喝墨自杀啊!”

……

太子听完,叹了口气。

“事已至此,怪那个衙内也无济于事。”

毕竟谁也没有想到,好好的张侍郎会自杀,还是用喝墨这种方式。

戚桓不可置否。

张侍郎的告罪书太子已经看了,问戚桓和韩丹清:“你们怎么看?”

戚桓:“张侍郎告罪书上看似什么都说了,从他安排人抢劫灾银,再到找人模仿徐尚书的字迹伪造书信来往,以为陷害徐尚书的原因,这些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但仔细一想,其实张侍郎又什么都没有说。”

“告罪书上说张侍郎安排人抢劫灾银,那么他是怎么联系到那些人的?”

那些假扮流寇的人都是官府记录在案的杀人犯或是江洋大盗,就算是小喽喽,也是手中有过人命的,要聚齐这些人,绝对不是一日两日,也不是张侍郎一个小小的京官可以做到的。

毕竟这群人交代,他们原先是在扬州训练,京城离扬州千里,张侍郎把势力发展到那里,根本就不是明智之举。

另外,养这么一群人花费不小,张侍郎也没有这个能力。

戚桓继续道:“此外,张侍郎说他是不满徐尚书对户部右侍郎青睐有加,所以要陷害徐尚书,逻辑不通。”

“比如说,我跟韩国世子都在为皇上太子办事,但是皇上太子比较偏宠韩国世子,这种情况下,我心中觉得不满,也只会针对韩国世子,觉得他不配,但绝对不会对皇上太子不满,因为我们之间的地位是有差距的,人主观上都是欺软怕硬的,所以,这种情况下,如果要陷害,右侍郎才是张侍郎的目标才对。”

太子好笑地看了戚桓一眼。

戚桓没有被太子影响,继续说着自己的看法:“因果关系不成立,张侍郎陷害徐尚书有别的目的。”

“再说这个秀才,太子知道,徐尚书一直忙着找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皇上也吩咐臣找证据,但是没有让徐尚书知道。”

太子点头。

皇帝相信徐尚书是被人陷害的,但是其他人不这么想,凡事都要讲证据,皇帝也不例外。

给机会徐尚书自证清白,又安排了戚桓暗中帮助,也是为了以防万一。

如果徐尚书找不到证据,戚桓这边是一条出路。

不让徐尚书知道,是为了让徐尚书有危机感。

皇帝想看看,涉及到自己性命的时候,徐尚书能力能到什么程度。

戚桓:“徐尚书说他没有写过那些信件,信件又确实存在,那么信件只能是伪造的。顺着这条思路,臣安排人在京中打听擅长临摹的人,最后打听到了一个秀才,跟张侍郎告罪书上的秀才应该是同一个人。”

“只是等我们找到秀才的时候,秀才已经被人灭口了。我们也在秀才住的地方发现了一些证据。”

韩丹清将秀才留下的竹筒交给太子。

韩丹清:“现在的情况是,我们不知道秀才所说的黑衣人到底是不是张侍郎,秀才死了,也就没办法证明张侍郎说的是他找上秀才这件事是不是真的。”

将竹筒里的内容看完之后,太子更倾向于,找到秀才的人不是张侍郎。

如果是张侍郎,那么秀才被杀的时候,张侍郎已经在了大牢里,没有跟人交流,也没法传信出去,怎么安排人去灭口?

太子站在那,看着旁边的烛火,回想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先是沧州水患,朝廷赈灾,然后灾银在双子岭被抢,他和戚桓等人重新带着灾银去沧州。

快到双子岭后,他们计划将灾银抢回来,最后成功了,还抓住了一部分流寇。

然后他们继续前往沧州,在沧州待了好几个月。

这期间,秀才进京,被人发现带走,伪造徐尚书跟张侍郎来往的信件。

等他们回京之后,审问了流寇,供出了张侍郎,张侍郎供出了徐尚书,伪造的信件有了用处。

之后戚桓被安排寻找徐尚书被冤枉的证据,戚桓找到了秀才,但秀才被灭口了。

秀才死后不久,张侍郎反口,替徐尚书洗脱罪名,最后“畏罪自杀”。

太子不相信张侍郎是幡然醒悟。

假设张侍郎陷害徐尚书的因果关系成立,那么张侍郎这么多年对徐尚书的不满,怎么可能被单独关了几天,就突然想通了呢?

如果真的容易就想通,这么多年来,多少个安静的夜晚还想不通?

张侍郎的告罪书漏洞百出。

一切都是冲着徐尚书来的。

太子心中有个大胆的想法,只是他觉得,如果这个想法是真的,那么策划这一切的人,简直是丧心病狂。

太子又看向戚桓和韩丹清。

太子:“整件事下来,你们心中是怎么想的?”

韩丹清犹豫了一下,看向戚桓。

来宫中的路上,他和戚桓讨论过一个,最后两人想法一致。

戚桓没有犹豫,对太子道:“有人以五千左右的为引,如果两次灾银都被抢,那么幕后之人手上就会凭空多了四十万两白银,同时也会让百官和百姓觉得太子难堪大任,撑不起大良国,于太子名声有碍。”

“如果灾银抢夺失败了,就牺牲这五千左右的流寇,以及一个张侍郎陷害徐尚书,目的是,让徐尚书为他所用。”

秀才死了,没有办法证明还有其他人参与了这件事,张侍郎说他是幕后主使,死无对证,他就是。

张侍郎也死了,死前证明了徐尚书的清白,那么,肯定是徐尚书求了某人,这个某人,很有可能就是背后策划这一切的人。

作为帮助徐尚书的条件,某人肯定是将徐尚书收为已用。

徐尚书被迫站队。

站的人不是太子。

只是这个人是谁,他们谁也不知道。

戚桓的想法跟太子的想法不谋而合。

太子感叹:“五千人,加一个张侍郎,就为了一个徐尚书,幕后这人还真是大手笔。”

戚桓两人不敢接话。

太子接着,意味不明道:“毕竟是个户部尚书,掌管着国库,就算父皇和我知道徐尚书已经为别人所用了,只要徐尚书无错,也奈何不了他。”

如此这般,只要不让人找出问题来,徐尚书给那人带来呢利益,可想而知。

牺牲掉的人,再培养就是了……

最新小说: 娇娇 吸血鬼侦探 重生1994:从下岗工人开始 我成了恋爱游戏中的反派 偏执上神的小祖宗又撒野了 为何恋爱游戏的女主不太对劲 炉中因果 诡婿 穿成农女我捡个崽崽来种田 彼岸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