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无品通天侯 > 66、淮王相招

66、淮王相招(1 / 1)

袁睿使出了看家本领,小河打下手,王婶帮忙,不一会,满满一大桌子菜,让两人看着都感觉新鲜,很多菜式,连徐光浚这个经常出入京城各种场所的常客都感觉惊奇。

“这是你们少爷自己做的?”徐光浚是真不信,书生还会做菜。

连徐小姐都好奇不已,从来没有听说过,读书人还会做菜来着。这个袁睿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本来是越熟悉越了解的多,这点家伙是越熟悉越陌生。

再等两人开吃,就停不下来了。现在菜式更多还是蒸煮,讲究养生,营养,很多东西都是白煮,味道那是根本没法提。袁睿更多的是炒,烤,营养可能减少了,口感上来了。

后来,两人都发现自己吃多了,还意犹未尽,又听小河说还有好吃的晚上可以再吃,两人更是惊奇,感情这些菜是袁睿自己发明的。

“这要是在京城,做个饭庄不是有大把的钱赚,”徐光浚是三句话不离本行。

袁睿笑了笑,这就是满足自己的口欲,去开饭庄,算了吧,累死个人!

几人吃完饭,又坐下闲聊几句,看着时间不早,两人准备启程赶回扬州,这时门外响起了一阵阵马蹄声。一个在外候着的亲兵进来禀告,边军有几名信兵前来。

徐小姐奇怪,怎么找到这里,难道家里有事?也不应该是边军,京城很多信兵啊!等到为首的信兵进来,徐小姐上前,直接问道,“你是哪里的兵丁,有何急事?”

信兵赶紧单膝跪地,“我乃榆林边军,我家淮王有信带给袁睿袁相公,请问您是哪位?”

徐小姐一愣,淮王的信件要给袁睿,这时咋回事?

袁睿一听,赶紧上前自报名号。信兵呈上信件,施了一礼,告辞离去。他也是莫名其妙,淮王找自己,还单独送信给自己,淮王知道自己是谁啊!

徐小姐惊奇是惊奇,赶紧让袁睿打开信件,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袁睿这才拆开信件,看了一遍,又递给了徐小姐。

这是一封临时征召的通知,要求袁睿接信后赶往陇州边军,参赞军务。袁睿直接懵了,看着徐小姐,以为是魏国公府推荐的。

徐小姐也懵,淮王啊,亲自征召一个小书生去边军参赞军务,玩笑都不敢这样开啊!

这下两人也不着急回去了,又坐回石桌旁,信件上没有多的内容。也确实,堂堂淮王要召一个百姓,还需要跟你说清楚吗。

几人正在纳闷中,一阵阵锣鼓喧天,由远而近,声音越来越大。这次,包括小河在内的众人都明白,这是报喜的来了。

袁睿苦笑不已,这一天过的呀!!

九月初八,扬州乡试榜单公布,本次乡试共录取举人九十六名,袁睿位列第五。

扬州这次乡试看着是暗流涌动,很多人等着看热闹,但一直等到结束,都是风平浪静的。

当地官员都是按部就班,没有做任何手脚。巡察使和学政更是避嫌,根本不参与进来,防止出现牵连。

试题是京城来的,正副主考也是圣上亲点,只要扬州地面不出问题,任谁也挑不出扬州本地官员的差错,这也是一种正确的应对策略。

考试已结束,正副主考会同各房考官就开始了阅卷,这跟院试不同了,也严格多了。

又是八九天,特别是经过策论筛掉了大部分人。

也就是因为这样,给了袁睿一个改革的机会,对这种连续考试形式开始变革,最后形成一关一关的筛选模式,这是后话。

袁睿的前两天考试都是正常,没有大差错,也算进入了大名单。

简单说,每个人的房号都是固定的,个人试卷先归集在一起。

阅卷时,先对第一场试卷进行评阅,如果这中间发现有犯忌讳或者很差的试卷就会淘汰,后面的两场试卷根本就不阅了,这也是很多学子想不通为啥自己后面写的很好,却没有说法的的原因。

所以第一场试卷阅完,足足淘掉了了七百多份试卷,也就是七百多人没机会了。

第二场是公文,这一场,袁睿感觉还行,觉得不太难,毕竟都是制式题目。

他没想到竟然淘汰了一千多人,很多人就是因为一个字,也有的单是一个格式,就全部否定了。可想而知,这中间的要求有多高,房师是多么严格。

等到评阅策论的时候,整个学子试卷剩下的不到三百份。

这中间又有讲究,先看审题,只要观点偏差,不管写得多么精彩,都是淘汰,这是方向。

再有,要说清楚问题和思考,分析理解差了,偏了角度,论证就失去了意义。

最后就是是否言之有物了,问题就在那里摆着,能想到是基本的,有思路有方法才是要考的,云天雾绕,空洞无物那就完了。

能做各房考官的也不是白给的,都有自己的认知思考,你在那乱写胡说,直接就毙了。

要说很巧,就是袁睿的策论正是副主考宋秋林亲自审阅的。

本来扬州的副主考已经确定了杜绍刚,他也算是大学士朱繁涛推荐的人选,这次来扬州就是为了协助王为民,不说别的,至少在大方向要跟王为民一致。

宋秋林本来是去青州,跟孟学士一起。在临出发之前,突然圣上下旨,对调了两人,搞得不但两人莫名其妙,连朝堂重臣都是满心疑惑。

这要感谢朱夫子,自从看到袁睿那篇论宋对外策论,他就赞赏不已,不但仔细研究了几次,还单独上奏,把经过自己完善的这篇策论呈给了圣上。

而圣上也从银鹰那里拿到了完整的袁睿那篇策论,再结合朱夫子的分析,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也认识到这篇策论的价值。

所以这次,他把宋秋林直接派到了扬州,还特意让人叮嘱两句,多看看袁睿的策论。

宋秋林不知道袁睿是谁,但是圣上让自己来,一定有目的,自己照做就是。都是糊名,他也不知道谁是,这也简单,全部审阅完了,再慢慢找就是。

等他阅到五边论,马上意识到,这个人就是袁睿,因为那篇宋对外策论他看过,手法落笔完全相似,甚至连思路都差不多。

看完整篇策论,他也是感慨不已,圣上让自己关注此人是有原因的,人才,真是一个人才,这样的见识,这样的思路,还有一些对策,都让人耳目一新。

他也不耽误,拿着这篇策论到了王为民边上,“王大人,请看这篇策论。”

王为民事先也了解一点,这个宋翰林来这里,只要不是什么大原则,可以由着他。

不过看到策论,王为民也震住了,单凭这个立意,这些对策,就没得说了,再加上宋翰林的特殊性,他也没有多说,这样的人才不选还选谁,他又不是来做恶人的。

最后,综合几天考试,袁睿凭着策论出色表现位列乡试第五。

也就是当天,袁睿的策论和试卷被誊抄后连夜送往京城。

这边,袁睿让小河赶紧收拾行李,没有拒绝的余地,只能按照通告前往陇州。

徐小姐到是提了一个建议,徐光泽应该也是这段时间前往陇州,提议他先去京城,汇合徐光泽侯再一起前往陇州,路上又跟大哥在一起,可以关照他一下。

徐光浚想的则是另外一点,他的意思是,跟他一起,徐大哥那个人赶路太快,袁睿估计吃不消,正好徐光浚要去陇州现场制作炒面,路上还可以好好商量一下。

徐小姐一听,感觉有理,跟徐二哥一起是要好很多。

第二天一早,袁睿带着小河,跟着徐光浚赶往京城,徐小姐要去扬州陪伴母亲。

这次走的是水路,经过两天时间,从北门进了京城。

此时的京城真不是任何一个时期可以比的,经过百年的稳定快速发展,可以说在整个东西方,这是最大最繁华的一个城市。

京城南北宽四十二里,东西长接近五十五里,这样庞大的一个城市里居住着近百万人口。

现在的京城里产业店铺密密集集,商人东西南北各地人都有,你会发现各色人种已经在京城长居了,京城的人也见多不怪了。

他们把各地运来的商品分类整理好,或者用船,或者用车运回各国,再从国内运回这里好卖的稀罕物件。

跟着商队慢慢的进城,袁睿还是被震惊到了,虽然见过市面,但现在京城给自己的震撼还是很大的。

这时的京城散发着民族的荣耀,只有勤奋的百姓才能打造成这么伟大的城市。现在已经到了深秋时分,天气慢慢转凉,京城的百姓也套上了厚装。

最新小说: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皇叔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我在大唐是传奇 天空中一朵云 这个暴君,我养的!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