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死亡的边缘疯狂的试探。
李儒不说话了,他看向杨修的目光十分的复杂,有惊讶,有钦佩,有羡慕,还有那么一丝丝的怜悯。
“四世三公之家,果然不同凡响,真不知死啊。”李儒如是想到。
刘辩负手站在距离二人不到十步远的地方,面无表情的目视前方,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假装什么都没有听到。
宇文成都见状,默默地来到刘辩的面前,轻声道:“陛下,行装皆已备好,可以上路了。”
虽然宇文成都平时总是一副沉默寡言的样子,但他在关键时候却总能适时地站出来为刘辩缓解当前的尴尬。
刘辩点了点头,道:“成都,你在前方开路,前往绛邑落脚。”
“诺!”
宇文成都点了点头,旋即翻身上马,当先向北而行。
与此同时。
远在渤海郡的袁绍亦接到了来自袁隗的亲笔书信。
渤海郡,太守府,书房。
袁绍仔细的检查了一遍木匣上的火漆,见没有拆开过的痕迹,这才打开木匣,取出写就于左伯纸上的密信,展开一目十行的看罢之后,他眯了眯双眼,但微眯且狭长的眼眸中却仍旧闪过一抹难以掩饰的精明之色。
袁隗在书信中向袁绍阐述了自己对弘农王之事的看法,他直言不讳的说出了自己的判断,先是在信中说明弘农王应该还活着,接着他为袁绍制定了两套行事方案。
一:遣人四处搜寻弘农王的下落,然后拥立其登基称帝,最后以袁氏威望,挟天子以令诸侯。
二:袁隗让袁绍带头承认并接受弘农王的死讯,然后召集各路诸侯,以为弘农王报仇的名义,讨伐董卓。
袁隗特别在信中说明自己更加倾向于第二套方案,因为一旦董卓覆灭之后,袁氏便可以当世第一大族的身份广纳贤士,并号召天下有识之士,戡平内乱,一统天下。
待天下平定之后,袁氏的声望亦将达到从未有过的高度,接下来的事情,将会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虽然弘农杨氏也是四世三公之家,但是,弘农杨氏的手中没有兵权,在乱世之中,兵权便是话语权,没有兵权如何与袁氏相争?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绝对是一句至理名言。
袁绍缓缓合上书信,踱步来到烛火前,将书信置于烛火之间,付之一炬。
袁绍踱步来到几案后,俯身坐于案后,倚着一旁的几案,托着下巴闭目沉思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