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愿就都没了。
等刘红枣和刘花生回来,三姐妹就着剩下的烙饼垫了半饱的肚子,刘桂圆就把到刘大双家借牛奶的事说给她们俩个听。
“家里还有点玉蜀黍渣,要不用这个换?”刘红枣吃过饭,在空地上拾掇弄来的猪草,眼下家里菜还没长起来,从这里头也能拣一些嫩的马兰头炒着吃。
刘红枣挑好嫩的马兰头放在一边,又抓了一大把丢进鸡圈里头,三只母鸡看到绿叶菜,撒着脚丫飞过来吃。
“刘大双家是谁,他家房子在哪里?”刘桂圆惦记着借牛奶的事,一个劲儿的问她大姐。
刘花生拿起一把扫帚,将地上细碎的菜芽叶子扫在一块,听到刘桂圆问这个,便细细的介绍了起来:“我给你讲,他是我们本家的大伯,不过隔了两房头,没那么亲。他这人怪有本事的,会耍花鼓会唱曲,每年有大半年时间都出去要饭,听讲在临县几个地方挣了不少钱……”
刘花生的一番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原先看到家里有玉蜀黍,菜园里种有尖椒,她还不确定,现在听到“花鼓”“要饭”,她猜测这里大概是明朝中晚期。
因为玉蜀黍这种作物正是在明朝后期引入的,而刘花生嘴里说的花鼓,有点像后世有名的凤阳花鼓,那么这地方估摸着就在安徽凤阳附近一代。
照二姐刘花生说,这里好多年以前闹过大灾荒,好多人收不上庄稼饿死了,后来他们这地方才流行起了种玉蜀黍等作物。
这点正好和明朝末年对上了号,因为末年频发灾荒,当地人在老家活不下去,这才拿着花鼓到外头富庶的地方唱曲乞讨,慢慢的就形成了当地人外出挣钱谋生的一种手段。
“那现在的皇帝是哪一位?今年是哪一年?”刘桂圆不想猜来猜去,她历史又不好,索性直接问她姐。
“你怎么敢说那两个字!”刘花生吓了一跳,忙捂住她的嘴。
“万岁的名讳我们哪敢说,不过现在是大平十一年。桂圆,你问这干啥?”刘红枣走过来趴在她耳朵边小声说着。
“那明朝还在吗?”刘桂圆心里有了预测,急忙小声问她大姐。
“那是前朝,已过去十一年了,如今是大昍朝。这些你今天问过就算知道了,以后可别再问。”刘红枣拍拍刘桂圆的肩膀,左手食指放在嘴唇上,作出“嘘”的动作。
“就是,以后别问了。”刘花生跟着附和道。
刘桂圆点点头,作了个抹脖子的动作,立马逗笑了方才还紧张兮兮的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