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汉不熄 > 第一百四十四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1 / 1)

此时的李督自然不知道他率领明军船队所驻扎的岛屿,后世称为巴丹岛。

离台湾仅仅隔了一道巴士海峡。

由于岛上依旧有海盗活动的迹象。

登岛的上百名军官兵选择在靠近沙滩的一处缓坡下建立营寨。

负责接应林栩的明军官兵在半道上就与退下来的伤兵们汇合了。

再派一人护送伤兵回营寨后,就立刻跟了上去。

到了日落时间便于林栩率领的两班汇合。

巴丹岛很大,凭借几十人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岛屿探索个遍。

而海盗明显藏匿在了茂密的雨林中。

正午的伏击,也让明军心存警惕,在摸索一番确定没有海盗的痕迹后,林栩率领两个班也退了下来。

想必藏匿在雨林深处的海盗们在短时间内也不会被明军发现了。

在明军和海盗在巴丹群岛玩躲猫猫的时候,吕宋的明廷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拉瓦格的明廷开始铸币了。

但出乎所有吕宋明人的意料,新铸造的货币不是崭新的银锭而是银元。

这无疑震撼了吕宋明廷官场,商场。

这一切自然是刘煜的主意,在南下吕宋后,明军无论是剿灭海盗商会所缴获的钱币还是通过贸易所获得的钱币都以西班牙银圆为主。

这也给明军换算带来不便,毕竟明军和大陆流通的是银两与铜币。

银元在十六世纪末方才流入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基本作为士大夫的玩物罢了,并没有作为流通货币使用。

直到鸦片战争结束后,清廷割地赔款,用白银换成英国人索要的银圆,从那以后银圆伴随着西方人来到大陆而逐渐成为流通货币。

此时的明人依旧看重银锭,对于西班牙银圆并不是很认可。

毕竟以银两为单位的银锭与西班牙银圆并不等价,换算也很麻烦,对于这些五大三粗的明军文盲而言,能分清哪个轻哪个重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在与四海商会贸易时,明军依旧以银两单位来计算,而南洋流通货币是西班牙银圆,换算一事费时费力,够让明廷和商会头疼的。

明军占据吕宋岛北部后,刘煜思索一番又与苏郎青等四海商行商人商谈一番后,决定铸造银元以取代银锭为主要的货币。

这无疑极大震撼了明廷官场。

以萧武为主的明军武将纷纷劝阻。

并不是萧武为主的这些明人武将们有什么大见解,觉得废两改元会对明廷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而是因为萧武觉得刘煜手伸的太长,竟然要铸币。

因此在刘煜提出铸币一事时,萧武为首的武将便极力反对。

不过刘煜执意铸币,朝廷上的武将们一时半会竟然也拿刘煜没办法。

毕竟这年头,不单单要有兵,有钱有兵那才是真侯爷。

铸币一事,鲁王也只好依着刘煜了。

只是鲁王和萧武有些不解。

银两本就是中国的货币,大明几百年下来都是用银两,怎么到了吕宋居然要废两改元。

若是此时的吕宋明廷有腐儒文官在的话,估摸着刘煜都能被他们用吐沫子淹死。

可惜吕宋明廷没有腐儒文官,那些五大三粗的明军将领们也不懂什么银本制,在刘煜的一再坚持下,鲁王也只好接受了废两改元。

此时自然没有后世的两元之争,但西班牙银圆的大量使用和银两单位的碰撞也让明廷颇为头疼。

西方人根据大型银币通行几百年来所累积的经验,认为25~28克是比较合适的规格。

较此更重的大银币,无论在制造、携带或行用上都不方便。

在近代,西方列强所用的大型银币都差不多在25~28克,小型银币如英国一先令、德国一马克及法国一法郎,则在5~6克。

清朝末年,国内最通行的大型银币是西班牙本洋及墨西哥鹰洋两种重约27克的外国银币,故中国新造银元仿其形制,将银币的重量定在接近27克的库平七钱二分,结算时以“元”计价,俗称“一元”。

西班牙银圆采用的是七钱两分,按照四海商会以及吕宋当地土著官员的想法,希望大明银圆效仿西班牙银圆以七钱两分制,也就是一元。

而刘煜主要是想铸造一两银。

“两”,是指清政府用银的重量标准“库平两”。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库平两”每两重37.31256克,一般简化为37.3克,各地方在实行上则稍有出入。

刘煜想要制造一两银,主要是考虑到今后明军反攻大陆,银元与大陆银两货币的碰撞,以一两制更合适中国国情。

但四海商会的商人纷纷劝说刘煜,主张使用效仿西班牙银元的七钱两分制。

思虑再三,刘煜终究还是选择了七钱两分,也就是西班牙银元的重量。

第一批银元试铸出来后就被刘煜呈给朝廷。

正面铸永历元宝四字,背面铸有龙形,为双龙戏珠。

这样的银元试造出来后,颇受四海商人的审美,毕竟这样的龙洋与西班牙银元等值无需换算,而新式银币呈给鲁王,萧武等人面前后,几人倒也没有异议。

主要是刘煜暗中与萧武商议,每月铸造龙洋可供应萧武麾下水师日常开销,同时刚刚铸造的龙洋也纷纷送与明军各大镇中的将领,各大将领拿到新式龙币后自然是笑得合不拢嘴。

毕竟都是银子,造成银锭模样和银圆模样有区别么。

而这些被刘煜送与明军将领的新式龙洋没过多久就被明军将领们花了出去,四海商会同意使用加之新式货币一定程度仿制西班牙银圆,吕宋居民并不反对,接着明军将领大手大脚的花钱和四海商会的推波助澜,龙洋在短时间内流通到了吕宋市场上,得到了官员与商人平民的认可。

当然废两改元主要是利于明廷今后在南洋的发展,毕竟是与西方做生意。

若是要想用银元流通大陆,那估计得要几百年的时间了。

事实上在明清时期在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其实是铜币而不是什么白银,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体制下一直使用两币制,民间使用的是铜币,由官府铸造的货币。

白银和黄金主要是用于对标铜币使用的,用于对应铜币的币值。

这也是为什么明清时期官员商人们总喜欢把白银藏在家中而不是拿出去买东西的原因,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打算用白银买东西。

青天大老爷们在家里堆砌着黄金白银,然后在市场上流通铜币,用白银来定铜币的币值。

把银锭铸造成银币,不过是换了个模样,对于十七世纪的大陆民间而言影响并不大,因为老百姓日常生化买卖所用的货币是铜币而不是白银。

主要是因为白银太贵,官价一两银子兑两千铜钱的话,那么古代一家三口一年可能就需要花个三两多点儿银子就足够了。

就算老百姓手里突然多了几两银子,也会为了买卖方便把手里的银子兑换成铜钱。

所以哪怕把银子铸成和铜钱一样的钱币的话,在日常交易中也会因为银币的币值过高,交易双方找零和兑换不便,慢慢的被切碎,俗称碎银子。

所以在明清时期银币纯属是吃力不讨好的行为,你铸造的再好的银币元宝也会被老百姓剁成碎片来用。

但到了清末时期,随着西方掠夺的加深,加之贸易的开放,成千上万的银元流入了中国,整整几百年时间白银的流入使得白银的价格逐渐下降,这才使得白银铸造成银币有了流通使用的可能。

但在现在的康熙年间,白银地位远没有后世廉价到流通货币来使用,改成银元根本没有多大作用。

刘煜铸造银元可不是为了在大陆民间流通使用,而是为了吕宋明廷在今后南洋的发展。

在大陆,青天大老爷们能把白银藏在家里,然后铸造铜币,用铜币从老百姓身上买东西,白银和铜币的换算价格全凭皇帝一张嘴。

到了南洋,西班牙人,英吉利人吃你这一套吗。

你用铜币跟西班牙人做生意,你信不信人家直接拿炮轰你。

所以在吕宋,明廷要发展贸易必须铸造银币,因为现在的欧洲人用白银就像是清朝百姓用铜币那样普遍。

你总不能天天抢西班牙人的钱,然后再向英吉利人买东西吧。

制造银元能够让吕宋明廷更好的融入南洋乃至世界,至于今后的大陆,那就是未来的事了。

最新小说: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天空中一朵云 皇叔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这个暴君,我养的!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我在大唐是传奇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