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中。
“你觉得区区一个耐农城能够安置下所有明人百姓吗?”一名当地将领不耐烦道。
“东浦那么大,难不成我们要把整个东浦地界的明人百姓全都迁移到耐农城中吗?”王石也是没好气的看了一眼林栩。
都到这个时候了,耐农城能不能守住都是个问题,居然还在担忧明人百姓的事。
“再说了,就真的把那么多百姓迁移耐农城里,先不说费时费力,就问城中这么多百姓,吃什么喝什么,所需的粮草是不是要从各处调集,那又要多少人力输送,而这样城池又能坚守几日?”王石反问。
“在真腊地界上,十里为村社,三十里为营寨,这样才能安定东浦所有百姓。”
几位当地明将的话倒也合理,东浦明军确实不可能将所有东浦地界上的百姓都迁移到耐农城里躲避灾祸。
十里为村社,三十里设营寨,平日里汉人番人混居的村社有当地青壮组成的乡兵守卫,而若干村社组成的聚居地则设立明军营寨,这样方便管理。
若是遭遇灾祸,附近村社的汉人番人也可以通过乡兵的护佑前往附近的营寨中躲避,同时也可以就近在社中运粮。
若是遇上寻常盗匪或番兵入境,凭借这样的措施,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
不过,这样的举措最为致命的一点就是各个营寨为枢纽下,不能同时遭遇围攻。
大量营寨的存在分散了大量的兵卒和辎重粮草。
如同一条大河被若干岔道分流,最后成了一条条的小溪。
所以防范盗贼和小股番人袭扰还行,但若是突然遭遇大量敌军进攻,各个营寨自顾不暇,那么将会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况,最后因守备兵力不足而被逐个击破。
而现在的东浦明军就遇见了这样的问题。
若派兵前往营救,那该派遣多少兵卒?
城外的番军会不会派兵拦截?
在场的明人将领们一个个唉声叹气,摇着头。
显然就算是让他们去驰援前海营寨,他们多半也是不愿的。
毕竟以耐农的城防加之城中储备粮食,守上一两个月没有问题。
而且就凭这城下这两千番兵,若是没有后续援兵继续赶至增援的话,那么假以时日番兵攻打耐农久攻不下,必定心生倦意到时明军甚至可能反攻为胜。
“莫非诸位将领打算死守耐农城,弃前海营官兵与上千汉民不顾吗?”林栩怒喝。
“你又是何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