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古之善为士[1]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2]为之容[3];豫[4]焉,若冬涉川;犹[5]兮,若畏四邻;俨[6]兮,其若客;涣[7]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8]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敦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注释】[1]士:信仰
“道”的人。[2]强:勉强。[3]容:形容。[4]豫:兽名,性多疑。
形容迟疑不决,下不了决心的样子。[5]犹:兽名,警觉性很高。这里形容反复考虑,提防戒备的样子。
[6]俨:恭敬、严肃的样子。[7]涣:流散、洒脱,任其自然而不执着于原状。
[8]旷:开放,空阔。【译文】古时候善于修道的人,细微而又通达,达到了深不可测的境界,所以一般人无法理解,只能勉强加以形容。
他立身处世十分小心,好像在冬天踩着冰过河,唯恐失足;他的言行举止谨慎戒惧,唯恐遭到邻人非议;他待人治事庄重拘谨,仿佛到别人家中作客一样正襟危坐;他洒脱无羁,好似冰块缓缓消融;他敦厚忠实,好像未经雕琢的木材;他内心宽容大量,像幽深山谷一样虚怀;他外表温文浑厚,如同混浊大水能包容一切。
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静止下来自然会慢慢澄清;谁能永久一成不变?
动起来就会慢慢显出生机。能掌握这一切静、动、清、浊道理的人,他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不自满,故能推陈出新,去腐更生。
【解析】这篇文章是老子的人生论,几乎全篇都是对古善为
“士”的高尚品格的挖掘和赞颂,其实这些都是老子自己内心的感悟。
“士”应怎么样?思考问题和行动应该小心谨慎;仪容和态度恭敬、严肃,却又洒脱不羁;老实质朴虚怀若谷,气量如奔流的河流;能静能动,生机在守静中。
这就是玄妙渊深而通达的在上古和老子心目中的善
“士”者。老子认为,有道之士质朴虚怀,静中生动和自敛锋芒,食住行等生活的各方面粗朴不拘,这才不为尘世所羁。
这是他自己的表率,也是他对
“善为士者”的要求。修道的方式是内外兼修,身心相成;修道的状况是无为、无不为。
修道的要求:1.如冬天涉川履冰般谨慎。2.如畏四邻般警觉。3.如见贵宾般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