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文学方面的成就并不算高,但是实际上,在基础教学上,大明是做的相当不错的。
崇祯即位后,曾做过的一项工作,便是陆续恢复被魏忠贤拆毁的书院,期间书院总数达到两千所左右,其中新创建的有近一千七百所。
另外,明朝针对教育还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进行刺激,即对入学年龄规定为“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在十五岁以下的孩子,均可接受教育。
这正是在这样的影响之下,民间的才会那般盛行。
要知道《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杜十娘》等可都是明朝时期所著,同时,《金瓶梅》,也是明朝时期撰写而成。
没有读者便没有经典诞生的空间,正如没有订阅作者写起来就会很没有成就感,甚至难以坚持一样,正是有着民间广泛的阅读需求,明朝的才会这般璀璨。
整个大明民间的识字率,估摸能在三成以上,虽然大多数都只是粗识字句的程度,但是日常的事务也已经足以处理了。
“回禀陛下,军中约莫十中有二的士卒能够识字,将官中的识字率就高多了,大半都能识字。”
这个数字肯定比民间的综合识字率要低,毕竟普通士卒中哪来的童生秀才举人?
读书读的多的,大多数都朝着官吏或者商人的方向去了。
“两成吗?”
崇祯皱眉算了算。
一千多的吏员位置,若是全都让新军将士陪在身边学习,那就需要一千多个识字的士卒。
按照这个比例,五千新军,才能拿出这个数量的识字人手。
目前新大明的将士总数也就十万,识字的士卒全部抽调,可能也就将将满足当下控制范围的吏员替换所需。
但是,识字的将士,在军队中也能够起到帮助作用,至少不少军令的传达,路牌地图牌匾等等的识认都是需要识字士卒参与的。
所以肯定不能全部抽掉,甚至抽掉一般都已经会影响军队的综合作战能力了。
哪怕部分人手可以用民间识字百姓填充,但是对执行力度要求高,或者位置相对关键重要的,崇祯肯定还是希望由自己能够完全信任的新军将士来控制。
这样一来,当前识字的将士,数量明显不够用啊。
“一千六百名职责重要的吏员,一千出头的数量用来匹配朕新设定的吏员官职,另外的这些人......用来教授将士们识字学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