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中,土地兼并等等恶劣事项都会不断加重,而且百姓只知宗族,不知朝廷,政策韬略必不可能真正贯彻到底。
天下的资源,先是宗族分上一块,剩下的交上去;
然后具体干活的吏员们分一块,剩下的交上去;
管事儿的官员们分一块,剩下的交上去;
上级官员分一块......
最后,实际上到达国库,能够呈现在皇帝眼中的,便只剩下极少的一部分了。
这件事情,官员们,大臣们当然都清楚,甚至大多数的皇帝其实也一清二楚,但是,他们也确实没有办法。
天下城县的数量便已然多之又多,官员调配可以说都已经触及朝廷运转极限,甚至朝廷对县令的管控能力都已经比较弱了。
也正是因此,县令才会被私下里称为百里侯。
通过这样能力的朝廷,试图掌控乡村,那必然的结果便是底层运转迟滞,甚至村都没了,朝廷还不知道。
崇祯如今之所以能够将村落都控制在手中,也是托了控制范围小,而且还有忠诚的新军将士辅助,保证朝廷的力量在任何情况下都处于强势的福。
不然,只怕乡绅一个压迫,底线不稳的吏员们就直接投靠,然后跟着乡绅一起糊弄朝廷了。
但是,无论如何,当下的崇祯确实借着这次春种的机会,把乡村完全抓在了手里,于是,底层乡村的情况,便完全呈现在了崇祯的视线之中。
第一次,大明底层最真实的数据情况,被崇祯看在了眼里。
当然,这并不涉及百姓家中有多少财产,亦或者有多少家庭生活如何艰苦,而是......大明的田地!
他清楚了什么叫田皮田骨,清楚了仅仅京城的土地兼并就达到了如何的程度,同时,还知道了,在账面的田地之外,还有大量不在账册的隐田。
大明京郊,在册的田地数量约莫一百三十万亩,但是按照吏员们传来的信息估算,实际在耕面积,可能在两百万亩以上!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人口上的藏匿,已经回到家园的十五六万农民中,只有一半多是在册大明户籍,其他的,全都是隐户。
京城首善之地,尚且如此,整个天下,不知是什么样子!
“当真是一代一代,辛勤积攒。”
崇祯看着这些数据,脸上已经没有多少波动。
隐藏近百万亩的田地算什么?他朝廷的官员勋贵,可是仅现银就有几千万两,更不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