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能力要求确实不高,而且有着新军将士担任村尉监督,也不担心村令搞出什么事端。
而农令,按照崇祯的设想,依靠的应该是农令自身在农耕方面的经验、能力,体系本身对他们起到的作用,其实不会多大。
这样完全或者说大部分作用都靠自身能力的职位,将能力差点意思的农夫弄上去,真的合适吗?
“农令......农业......”
崇祯有些迟疑了:
“将附录名单农民的详细资料拿上来给朕看看。”
两大箱子资料,其中,一箱半都是附属名单中的农民的资料。
崇祯打开,一份份翻阅,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这些人,种田的能力,当真只能算作还不错,也就仅仅只是被称为种田好手的程度而已。
若说连他们这样的能力都可以担任一村的农事指导,那名单最前面十一人,岂不是都可以指导一个国家的农事了?
“不行,不行。这一批人,不足以担当农令!”
崇祯一边看,一边摇着头,看了资料之后,眉头反而皱得更紧了。
但是,这已经是锦衣卫将所有报名的农民一一筛查之后,选出的最优秀名单,若是第四层次的不要,那合格的农令,岂不是就只有一百来号人?
要知道,村落的数量可是接近五百,这等于农令的数量只有村落数量的三分之一!
“试点?”
崇祯沉吟。
“还是说,不必一村一农令,而是一人影响周遭数村?”
试点不必多解释,既然在崇祯看来够格担当农令的人手只有一百多人,不够将所有村落都安排,那便可以先在其中一百多个村子安排试点,在这些村落安排农令指导农耕。
若是效果好的话,便可以在来年扩大范围,将更多村落中,都安排上农令的存在。
这样一来,农令人数少这件事情自然就不再是问题。
但是,一百多个试点,几乎占据了所有村落的三分之一,这样的试点还是试点吗?
若是合格的农令只有几十个,或者十几个,试点这个办法反而会更加适用一些。
另一个办法,一人影响数村,则是相当于一个农令同时担当多个村落的农令。
乡间村落,虽然不会离得特别特别近,但是附近的村落基本上都不会太远,若是一人负责三个相邻近的村落,理论上来说也是完全可行的。
可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