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 第一百五十七章 战事将启,崇祯分权

第一百五十七章 战事将启,崇祯分权(1 / 1)

统御着战争所在的中心,崇祯当下却并没有将满腹心思全都用在山海关之战上。

如今山海关中的将士全都是太祖加持的雄壮新军,单独士卒拉出来,就明显比别家的精锐都要更高一个档次,士气更是直接拉满;

将领方面,直接是接受了开国大将邓愈英魂洗礼的邓文明,虽然比起真正的大明开国统帅来说,可能差点,但是在这明末也绝对称得上当世名将。

这样的队伍,再配上山海关这等巍峨雄关,不出意外的情况下,轻松坚守数月那是一点问题都不会有。

毕竟说到底,战争打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方面,新大明正值春耕时期,不少军队当下都在乡间巡守,算是大明略输一筹。

但是,如今春耕已经接近尾声,最多数日之后,便能全部完成。

这样一来,天时方面,两边算是打了个平手。

南面的李自成也同样如此,大顺所掌领的土地,几乎全部都是遭灾且被肆虐过的,加上闯军大败归来,春耕本来就没做什么指望,天时方面算是同样在新大明之上。

天时说完,再说到地利。

新大明尽管因为崇祯自觉暂时没办法管理好大片的土地,所以占据的地方并不大,但是北有山海关,南则正好兵临黄河。

南北两边,一为雄关,一为大河,全都是险要关隘。

所以尽管两面都有可能受敌,但是新大明防守的情况下,无论针对满清和还是大顺,都是完全占据地利的。

至于人和。

军队的士气,无论是满清还是大顺,哪里有一个能够比得上大明?哪怕是他们中,士气最高昂的队伍,只怕也比新大明军队中,士气最低落的还要低吧?

归根到底,来文的,比执政,那确实是在和崇祯比。

但要是给新大明玩硬的,那和他们对线的那就不是崇祯,而是大明太祖朱元璋了!

来软的,大家自行好好发育,至少都还能有安稳的时机,毕竟新大明也还在积蓄力量测试体制,正在逐步改善自身的执政能力。

如果其他的朝廷,能够好好维持当地秩序,那么崇祯也不会太心急火燎地扩大地盘。

但是,要是来硬的,打其他地方,也就是会死伤大量将士,但是在新大明这块,那就是大量军马直接被收为对方的军队!

“这战争来的倒也正是时候,朕正好也差不多要将村令体系推广到整个新大明所辖之地,到时候,管控这么大的地方,需要的兵力也绝不会少,正好可以收一波敌军!”

原本“只需要”处理城中政务以及村令们的上报奏请的崇祯,在满清大军进犯,李自成虎视眈眈的情况下,自然也多出了额外的一摞军事相关的情报需要查看分析,还多了相应的军务需要处理。

本来就因为春耕以及城中日常杂务忙得不行的崇祯,至此开始,每天是必须忙到天黑月明才能解决一天的事务。

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想要去实地考察一下农令们的适应情况,也根本抽不出时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崇祯也只能这样安慰安慰自己。

结果,一转眼就发现,眼前居然出现了太祖的身影。

“太祖?您这是......”

崇祯刚发完牢骚,就见到太祖当面,情不自禁有些尴尬,站起身行个礼,朱元璋对着他点点头。

“当下,农令事宜才刚刚开始,这才是你最需要用心管理的事情。山海关的事宜,你就不必如之前那般操心了,全权将指挥权交予徐允祯即可。”

顿了顿,朱元璋又加了一句:

“届时,就算出了什么问题,我也会相应去管一管。”

原来,朱元璋此来,正是因为崇祯这几天将大量的军政相关事宜接手,如同之前在昌平以及应对闯军时那般,把自己当成全军统帅,然后统管起了全军的事宜。

尽管,崇祯很知道让渡权力,基本上都是在了解情况,对于其他将领所给出的军令一般都不会给出什么其他意见。

但是,毕竟军中无小事,事情同样纷杂,在这样接受事宜之后,崇祯尽管仍然将农令以及春耕当做当下的最主要之事,但是放在这方面的时间精力却不由自主地缩减了不少。

“好,那便多谢太祖了!”

崇祯听了这话,一点没有担心太祖这是在分自己的权力,反而如同一下子少了一大块压力一般。

尽管经过了这么些次的战争,崇祯对于作战也不再是新手,而且对指挥战争同样有些兴趣,但是在当下如此繁忙的情况下,被迫新增这么多事务,对他来说,同样是很大的负担。

此前是因为终究对于徐允祯这个此前不过是普通勋贵子弟,通过英魂洗礼才得以变成将领的人不够放心,所以崇祯才花了这么多心思查看军政事宜的处理情况。

现在既然太祖愿意打包票,帮自己承担一应后续的应对,崇祯自然喜不自胜了。

有了太祖这话,崇祯就能把那些军政事宜减少,如此一来,他也就有更多时间参与到农令的事宜之中。

事实上,现在农令体系,与村令体系差距确实很大,而且存在明显的不同。

村令不管如何,之前要么是吏员要么是跟着吏员学过的新军将士,他们都是知道如何执行命令,如何上报工作情况的。

但是农令,本身完全是以农事的能力评选,这样一来,选上来的其实大多数都是对人际、对管理几乎没有任何经验的人。

让他们直接负责农桑,他们自然得心应手能够做得明显比其他人优秀很多,但是让他们通过教导的方式,带领其他人学习如何更好地种田,这就明显触及到很多农令的短板了。

而且,这些农令,总共一百五十多人,但是其中能够识文断字,可以自己书写相应文字的,只有不到两成的量,其他人要么是不会写,要么是认都不会认。

但是,每天的农令工作情况,按照崇祯的要求,那都是需要以报告的形式上报上来的。

现在来说,都是村落里的村令来帮助农令们完成这项工作,其他的沟通配合也基本上都是如此。

等于说,现在的农令做事,除了极少部分人之外,都需要有个村令或者村尉在旁边帮他们,他们才能完成自己应该做到的事情。

这肯定与崇祯所设想的有差距,这方面的事宜,他肯定也要想尽办法进行调整。

而这,肯定是需要不少时间的。

“还有,尽管你看不上那些官员,但是也不必将京城之中的所有事宜都经过你的手之后才做决定。”

“当下一城之地,这样自然没有问题,但是大明绝不会只有一城之地,现在的新大明,也早已拥有多城多地,你是时候将京城的具体管辖分出来让别人处置了。你只要管理好他们就行。”

讲完军事上的事情之后,朱元璋又对崇祯在执政方面的这一块内容讲了几句。

所讲述的内容,和上面说到军事的一样,都是为了让崇祯将完全可以分出去的工作,让渡出来,自己专心做皇帝应该干以及朝廷急需的事情上。

朱元璋当初尽管也是一个工作狂的皇帝,但是到底在实际工作之中,那也是各个职位各个岗位都安排上了相应的人员,主要做的除了处理相对更大的事务之外,都是在调整管理官吏。

同样每天好几个时辰在朝政上,崇祯只能讲京城一地的地方控制得当,但是朱元璋当时却可以将整个国家理得顺顺当当,其中,单就京城的管理,其实比崇祯现在做到的效果还要更好。

这,就是善于用人的重要性。

崇祯该说不说,算是很不懂得用人的典型了。

毕竟,除了他之外,也没有哪个皇帝,十七年的时间里,就能换将近二十位首辅,这样频繁更换首辅,朝政那是必然没办法稳固的。

现在的崇祯吸收了之前执政的教训,直接用制度来管理,直接通过最底层最直接与百姓接触的人来管理,而且还每天都核查他们的工作情况。

这样的办法,确实有效地绕开了崇祯不会管理官吏这个问题,但是,这套方法能够管理的量却是有限的。

一介皇帝,每天花这么长的时间用来处理京城中的日常事务,着实是太浪费了。

“这......太祖,朕也知道此事应该处理,但是当下确实没有时间精力来提拔人才,设立体系啊。”

崇祯之前直接接受了太祖对于军事上的安排,但是对于京城管理的这个事情,他却没办法直接同意。

毕竟,军事上,虽然算起来崇祯麾下的将领数量不算多,但是最顶级,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在加上两名英魂洗礼的勋贵子弟之后,也足足有了三个,哪怕用来应对两面的战争,都完全够用。

把军事上的事情交给他们,对崇祯来说,其实并不会有太多不放心,他们每个人在这方面的能力,都绝对是远超崇祯本人。

但是,京城的管理上那就完全不同了。

崇祯并不是不想放手一部分事情出去,让人帮自己管理,他自己其实也比较烦这那些京城中重复而又没什么价值的事情了。

可是他放手这些事情,又能够有谁将这些事情扛起来?

手底下没有一个能够承担这些事情的人,这才是崇祯真正放不下的根本所在。

当然,崇祯自然对此也不是完全没有主意,只不过按照他之前所想,是准备在村落以及农业的管理体系基本成熟之后,再开始调整京城内的事务的。

“不要再拖延了,缺人那就培养,没有官员体系,那就先定一个再慢慢修改。每天你大半的时间都在处理这些杂事之上,实在太低效了。”

朱元璋大手一挥,直接给崇祯下了命令。

若是在崇祯整理出两个让国运大涨的体系之前,崇祯要怎么弄,朱元璋肯定都随他去了。

如果执政能力不行,通过实际管理整个京城的事宜,也确实能够起到锻炼的效果。

但是,经过这两次的体系制定,崇祯已经展现出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那么,继续在这新手村一样的京城日常事宜之中耽误时间就没了任何意义。

“但是太祖,当前正是农令体系需要调整修正的时候,不可能让朕将农令体系放下,专心去修订京城管理的体系啊。”

“那就两个体系同步进行,你既然都还有时间将军政相应的事宜接手,那看来你能够挤出来的时间还是足够的。”

朱元璋没有理会崇祯的推脱之语,直接开口。

而听了太祖这样的话,崇祯也只能苦笑,应了下来。

就很奇怪,明明当下正是满清大军进攻山海关,该是军事上面大量调动的时候,但是崇祯这个皇帝,却被要求好好梳理政事的管理。

但是,事情既然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崇祯自然也就只有按照这个方向发展下去这一条路可走了。

“来人,从三监各抽调五人,带上京城官吏体系的资料来御书房!”

崇祯下令,内侍立刻跑步前往传信。

下定决心之后,崇祯自然也镇定下来,开始按照自己的节奏,将这件事情筹备起来了。

这京城体系的规划,或者说城池官吏体系的规划,也不是额外的东西,本来就是崇祯准备做,只不是不是现在做的事情罢了。

现在提前开始,也不过就是更赶一点,更急一点,让政务占据崇祯的时间更多一点。

等到三监的人手到来,崇祯便开始下令让他们将相应文件找给自己,并且不时询问他们底层吏员们的工作量、上报量等等情况。

然后,他便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一边让三监人手继续寻找更多相应的文书给自己。

最开始的时候,涉及的内容各个监司各五个人倒也还能够来得及处理,但是等崇祯询问的内容越来越多,涉及的东西、职位越来越广,三个监司便全部随着崇祯的指令调动了起来。

而第二天,京城之中的吏员们收到今日的政令后,全都沸腾了!

最新小说: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我在大唐是传奇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这个暴君,我养的! 皇叔 天空中一朵云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