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一家是丁塘镇的外来户,八年前他们老家所在的地方遭了饥荒,父母带着他一路逃难到了丁塘镇,并在丁塘镇外安下家来。
至于为什么不在丁塘镇内安家,这就很简单了,一是买不起镇子上的房子,二是他们是逃难至此的外来人员,丁塘镇的人也不允许他们进镇安家。
六年前李真的父亲在给丁塘镇丁员外家做工时出了意外,丁家为了息事宁人,给他们赔了一块田地。
这块用李真父亲的命换来的田地,就成了这些年母子俩赖以生存的倚仗。
但好景不长,两年前李真的母亲得了一场大病,李真变卖家中一切资产给母亲治病,甚至把那块田地都给卖了拿钱给母亲治病。
结果母亲还是只堪堪撑了三个月就撒手人寰了,自此,李真的家又变得一贫如洗,除了房子还在,别的都和当难民时没什么区别。
真要说区别的话,那就是如今李真孑然一身,父母都已不在身边了。
现在的李真没了地,只能在镇上做些下等的活计来安身,比如帮大户人家掏粪、给人翻瓦、挖渠、背沙等等.
今天刚给县里一户人家翻了瓦,挣了三十文钱,够他十天花销了。
李真出了县城,便沿着官道往自己家里走去,大约走了十几里路,天色已黑,他忽然看到前方出现了一座宅院。
李真有些奇怪,这么好的一座宅院,此刻灯火如昼,可见主人家是个大富户,怎么不住在城里,要住在城外呢?
不过这条到县城的官道他走的也少,所以并不知道这里原来是没人人家的,不然他肯定会有所怀疑。
当李真路过这座府宅门口时,忽见一个苍老的婆婆正提着一个木桶颤颤巍巍地从门里走出来。
那婆婆提着木桶十分吃力,走两步都要喘口气,李真见了连忙停下脚步,上前拱手道:“老人家,我是丁塘镇人,今日来县城里做工,现在正要回家去。老人家莫要害怕,我帮你倒了水便离去。”
说完,李真便迈步上前,走到台阶上,从老婆婆手里接过了木桶。
老婆婆笑呵呵地松开了手,看着李真提起木桶便往前面路边树林走去,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这人虽模样平凡朴实,但却有一颗善心,他应该可以。”这老婆婆正是六斤所变。
李真提着散发着酸臭味的泔水桶走了回来,将木桶放在六斤面前道:“老人家,已经倒完了,我先走了。”
“等等。”六斤叫住了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