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拿出方案,既然北伐已经到了拿出方案的程度,那么所谓的朝议不过就是走走形式,让天子的北伐更加合法罢了。
这时,王珪突然从群臣中走出,躬身向天子赵顼行一礼道:“臣王珪愿献北伐计划。”
赵顼惊讶地点点头:“哦?王执政有计划?便向百官说说吧!”
王珪取出一幅卷轴,缓缓展开,胸有成竹地高声对群臣念道:“自大宋立国,收复燕云十六州便为国策,然历经百年,君臣奋战未果,燕云十六州依旧沉沦,而自明君登基,便屡屡登高北眺,胸怀收复汉家江山之宏图大志,励精图治以待天时。
今辽人君暴臣虐,朝堂混乱,民心不附,境内小族不堪压迫,奋战抗争,而至西贼败于石州,国力已衰,臣服于宋,可见辽人气数已尽,天赐良机予大宋,臣王珪,集政事堂诸同僚之心血,特制定本策,其策一:备战策,共六条十八策......”
王珪在那里读得慷慨激昂,但无数大臣都皱起了眉头,这王珪原本不是反对北伐的么?如今竟然带头唱起了高调,显然是借此献媚挽回天子对他的好感,而他的对策也引起了公愤,提出了官民共负北伐重担,显然是要损害百官的利益,或者是削薪,或者是取消诸多补贴。
至于适当提高粮食、盐、铁、酒、茶的官价,甚至发行当十钱,这就是直接掠夺民财来筹措军费了。
王珪读完,赵顼平静地问道:“关于王执政的北伐之策,诸卿可有异议?”
这时,王安石走出列道:“陛下,臣略有点疑问。”
赵顼第一回有些不满地看了王安石一眼,这几个月来两派斗争激烈,虽然赵顼也乐见其纷争,但在北伐之事上,赵顼却不希望出现派系斗争,如今原本反对北伐的王珪松了口,没想到支持备战的王安石却提出了异议。
但赵顼还是克制住心中的不快,微笑地问道:“先生请说!”
王安石当然不会反对北伐,他只是反对王珪的献策。
“陛下,臣并非反对北伐,只是觉得王执政在对策上还是略显粗糙,某些地方有待商榷。”
王珪却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冷冷道:“哪里不妥,还请直言!”
“比如,你提出筹集军费五百万贯,那么这五百万贯是怎么算出来的,据臣所知,上回我们攻打西贼,共耗费军费六百三十万贯,其他兵甲、物资、粮食还不算,难道攻打燕云十六州还不如年初的宋夏之战?臣就怕打到一半时,忽然发现钱粮俱尽,北征就无法继续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