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元年秋某日晨,北戎境内。
在靖旷原与萨玛尔罕林地交界的一处似路非路的地方,一位外穿羊皮袄子,内着白色劲装的少年骑着一匹稍显瘦弱的普通草原马在这似路非路的路上颠簸着。
为什么要说似路非路呢?原因在于北戎文化属于游牧体系,且其地理位置上境内多地势平坦的草原,在道路上面就不似南方蜀宁帝国一般有诸多时常养护的平坦官道。北戎所谓之路多是戎人放牧迁徙常行之处。由于兽群长期的践踏,路面多是坑洼不平的兽道,行于此间让人觉得颇为颠簸。
此少年一眼望去,年约二十上下,华族人长相,容貌雅俊略带哀容,身形修长偏瘦弱。除了外穿御寒的羊皮袄子,他着一身白衣劲装,整体上给人一种暗弱的感觉。少年的瘦马上驮着卧具、水袋、衣物卷、杂物袋等长期出行才会携带的物件。
对了,在明眼处,还有一柄外表朴实无华的佩刀安插在一处随时可抽刀暴起的地方。
从表象上看,此少年是一位外出历练的学武之人。但此人气息不稳,身形暗弱,应是易与之辈。
“当日决定离家外出历练,我本欲遍访武道山门,寻名师教导武艺以求雪耻。然而所到之处均戏谑我并无习武天赋不予接纳。万念俱灰之下,一路北行欲往塞外一观天地之博大,以正自身之颓然。几日前在靖旷关购置御寒衣物时听货主谈起:距关往东百十里处有一背靠群山、林密草深的地方叫萨玛尔罕林地。该地据方圆数百余里,多有匪盗出入,据说有大小匪寨十余家,时常到边境地区打劫商旅。因地靠边境,北戎与蜀宁都不便出兵清剿,匪众盘踞其间日益做大,是边境商旅的头号大敌。反正寻访名门无果,不如在此地除暴安良磨砺武艺也是一条出路,若非贼敌手,含恨丧命也是命该如此。如今萨玛尔罕就在前方,我的命途为何?且听天由之吧!”少年面带愁思的在瘦马上颠簸着,暗想着。
从现在的情形看,少年给旁人的感觉不是其所想的去萨玛尔罕林地剿匪除暴,而是人生失意,自去领死,不过是图一爽快结局而已。也不知其究竟背负了什么恨、什么仇、什么耻、什么苦让他在二十上下的年纪做出如此决绝的行为。
为什么这么说呢?
萨玛尔罕林地,在古戎语中,意为人迹罕至的森林。该地区背靠两界山脉,此山脉据古书《山经》所述为:“两界山者,分界之山也,其横于戎华间,天然使之分,北戎也,南华焉,故名两界山。”说白了,两界山脉就是华戎之间的天然分界线。萨玛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