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普普通通的华夏国少年,正在为了将来而苦恼,这放在明代,看上去总有一种让人惊诧之感。
因为在同时代的大明,明国少年似乎没有这种苦恼,这不能说是一种幸运,而是一种令人扼腕叹息的无奈。
在大明的贫寒少年,大抵躲不过种地、娶亲、生子,亦或是年景不好,只得卖身为奴。
对于这些少年而言,他们压根没得选择,每天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如同牲口一般去劳作。
稍有天资的孩子,则大抵能够去读书识字,然后沿着朝廷给出的科举道路,不断去参加科举。
从少年考到中年,中举了还好,没中举就只能考到心灰意冷、蹉跎青春。
家境好的富家子,除却科举外,也没什么远大的抱负.
绝大多数的他们,都是勾栏瓦舍的常客,他们肆意挥霍、醉生梦死,享受着祖辈的积累,全然不知该去如何实现一下自身的价值。
但在华夏国,在东秦,这些少年的脑子里,有了人生、价值这两个概念。
国君极为重视教育,小学四年、中学四年,所有教科书都是国君亲自审批和编撰。
除却数学、国语、音乐、体育、物理、化学外,还有一门叫做思政的课。
这门课就是讲道理的课,老师只要照着书念,再讲几个小故事,就足以应付这门课。
可他们谁也想象不到,这门课讲述的道理,再配合上飞速发展的东秦,就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少年们。
让他们对人生、价值这两个词语,有了一种更深一层的理解。
加之在中学毕业时,学校也按照宪法的意思,给足了这些学生们选择。
只要有了中学学历,那么这群少年,几乎各行各业都可以去尝试一下。
选择太多,有时候虽然苦恼,却是一种幸运!
当大明的少年正在想着下一顿的时候,东秦的少年,已经在思考,将来要做什么。
这些东秦少年能读会写,遇事也有知识的积累,帮助他们去思考。
他们积极、活泼、开放、朝气蓬勃,只要看到少年人的面貌,就知道东秦的下一代,已经拥有了截然不同的气质。
…………
白蛇传开演了,戏台上唱曲传来,让底下的少年心里宁静了下来。
他们看着漂亮的白娘子和小青,脸上洋溢着爽朗的笑容。
可惜这个白娘子和小青,一看就是新人,唱词带着一点闽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