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破译三十六计 > 方圆处世以图大计

方圆处世以图大计(1 / 1)

前面讲过,“以逸待劳”之计重在把握时机,不贸然行动。把握住时机则能由弱变强,由小变大。如果不知把握时机,非得弃弱逞强,到时非但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反而会输个一塌糊涂。历来成功的从政者都知道“忍”字是传家宝,能忍者方能伺机待时,等到自己有足够的力量与对手抗争时方猛地反击,定能一战而胜。

能忍得旁人所难以忍受的东西,才能使自己能屈能伸,不断地积蓄力量,增强忍耐力和判断力,这样才能为将来事业的成功积累资本。

宋代苏洵曾经说过:“一忍可以制百辱,一静可以制百动。”这就是说忍的作用可抵抗千军万马,可以说是“忍小谋大”的策略。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忍住仇恨,并且是一忍再忍,终于以自己的忍让制服了叛军,保住了国家的安宁与和平。

孟获是三国时蜀国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率众起兵反叛,诸葛亮奉命率兵去平定。当诸葛亮听说盂获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在南中各个地区的部族人民中很有威望,想到如果把他争取过来,就会使蜀国有一个安定的大后方。于是,下令对孟获只许活捉,不得伤害。当蜀军和孟获的部队初次交锋时,诸葛亮授意蜀军故意退败,引孟获追赶。孟获仗着人多势众,只顾向前猛冲,结果中了蜀军的埋伏,被打得大败,自己也做了俘虏。当蜀军押着五花大绑的孟获回营时,孟获心知此次必死无疑,便刁钻使横,破口大骂。谁知一进蜀军大营,诸葛亮不但立即让人给他松了绑绳,还陪他参观蜀军营寨,好言劝他归降。孟获野性难驯,不但不服气,反而倨傲无礼,说诸葛亮使诈。诸葛亮毫不气恼,放他回去,二人相约再战。

孟获跑回去之后,重整旗鼓,又一次气势汹汹地进攻蜀军,结果又被活捉。诸葛亮劝降不成,又一次把孟获送出大营。孟获也是个犟脾气,回去又率人来攻并同时改变进攻策略,或坚守渡口,或退守山地,却怎么也摆脱不了诸葛亮的控制。一次又一次遭擒,一次又一次被放。到了第七次被擒,诸葛亮还要再放,孟获却不肯走了,他流着泪说:“丞相对我孟获七擒七纵,可以说是仁至义尽,我打心眼里佩服,从今以后,我绝不再提反叛之事。”

孟获回去之后,说服各个叛乱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重新归属蜀汉控制。自此,蜀国的大后方变得稳定,南方各族人民也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常言说,事不过三。忍让一次两次都可以,再三再四就有些按捺不住。可是诸葛亮却为了自己后方的稳定而对孟获捉了放,放了捉,耐着性子忍下去,并没有因为孟获的行为而放弃,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以德服人,使孟获心悦诚服,下定决心不再叛乱。这就能够使自己获得一个稳固安定的大后方,使国内人民免于战乱之苦,同时也能逐渐积蓄力量以对付魏、吴的觊觎和侵略。如果诸葛亮对孟获的傲慢失礼和不识时务无法忍耐,抓住之后一刀杀掉,那也就只能出一时之气,反而会激起其他族人的敌忾,竞起效尤,那么他不但会对此疲于应付,而且会因无暇他顾而使曹魏和东吴有机可乘,丢了天下。所以忍与不忍的区别在于,不忍只能发一下眼前怨气,忍却能得到长远利益的回报。善忍者,可“以逸待劳”,轻松达到目的。

在企业运营中,迫使对方处于困难的境地,不必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根据刚柔相互转化的原理,实行积极的防御,逐步消耗、疲惫对手,使其由强变弱,我则因准备充分而变被动为主动,再行出击。此计之延伸,还可用“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近待远”、“以不变应万变,化被动为主动”、“静如处子,劫若脱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等来形容或说明。也和《孙子兵法》中“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以逸待劳法,就是在现代商战中,企业经营者善于牵动和疲劳竞争对手,而我自从容,养精蓄锐,保存实力,待机而动,后发制人。

最新小说: 深深仙缘 刁徒难养:仙师,快到碗里来 谋良缘 香闺 明朝小夫妻 退婚狂妃:嗜血邪王的宠妻 重生之无中生有 娘亲,求个爹! 神婳 华陵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