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带着虎妞转到山崖一侧,见周围山林密集,寂无人声,便把下身长衫提起掖在腰间,双袖挽起,浑身上下收拾利落,深吸一口气,只一纵便跃上山崖丈余,手脚紧紧登攀住崖上突起或缝隙处,向上再看好山崖形势,身形一纵又跃上了丈余,如此几个起落已攀上山崖十之二三,虎妞更不待慢,也是紧跟其后,待玉林和虎妞登上山崖时,雕儿早已站立在横山亭的琉璃瓦顶上多时了。
这座山亭修的独特,四根石柱粗大古拙,亭顶斜梁横梁和四根石柱以榫卯结构组合而成,顶上履以灰色琉璃瓦,亭内有一石桌和四块青石圆墩,向着山路入口处阑枋上书写着“横山亭”三个隶书的大字。玉林看罢,走入亭内,便坐在石墩上放眼观赏起下面半山腰间的古寺风貌来。
时值初春,徐风吹来仍略有凉意,山中林木已是泛出微绿,中间夹杂着山花初露,斑斓红艳隐现,这山里的节气毕竟要比山外晚一些啊!玉林不禁出口吟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好一个‘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公子此句正是应时应景!我本欲寻一两句诗感叹一番,不想却让公子抢了先,甚妙,甚妙!”突然一人声从下面传来,待玉林站起看时,只见从下面山寺中前后走上来两人,走在前面的是一个书生打扮的青年公子,看年龄和自己不相上下,身形也相仿,只是全身穿着华丽,手中握着一把折扇;跟在身后的是一个精壮的汉子,一身护卫打扮,手中提着一把金环大刀。
玉林忙拱手一礼,说道:“公子说的正是,白乐天的这首诗正是应了时景,小弟也不过由感而发,便随口吟诵,未料抢了兄台的彩头,见罪!见罪!”
言罢,那公子已上得亭子来,对玉林拱手还礼道:“无妨无妨!一句玩笑而已!公子且请坐!”
“公子请!”玉林忙让座。
身后跟随的护卫忽上前厉声问道:“你是怎么上的山来的,方才我见这里还没有人在!你是何人?”且神情甚是警觉。
玉林一怔,正要讽他两句,那公子却斥道:“高才!休要妄言,这山亭又非咱自家庭院,外人皆可来游赏,你的话太也无理,还不向公子赔礼?!”
那护卫忙抱拳赔礼,退在一旁,只手中钢刀握的更紧了。
那公子也忙拱手赔礼,玉林回礼道:“无妨,这位兄台问的也是,我确是刚刚上了这亭子,半盏茶都不到,也难免他疑惑有此一问”。
“哦?那,公子是怎么上了这亭子,我的护卫却未曾发现?”那公子问道。
玉林说:“我非是自山道而上,而是从这山崖攀登而上亭,只为省几步路,并非他图,公子请勿疑!”
公子看了看深深的崖底,说:“如此之险,公子便徒手攀登而来?却也是奇人,奇人也”!
玉林说:“非也,非也,公子谬赞了,在下上学之余也时常上山打柴釆摘山货野味,一来二去便练就了这攀岩爬山的本事。只是近日困于樊笼,久不得便,今日脱出羁绊来横山游赏散心,一时兴趣走此捷径,一为免了被察检之烦,一为舒展筋骨,不曾想却扰了公子,请勿见怪!”
公子闻言大笑:“如此看来,这源于我的错失了,哈哈哈哈!罪过!罪过!”,说罢便拉了玉林复又坐下,拱手连连,笑意犹未尽止。
玉林见他爽快,也便含笑拱手相回。
那公子对那叫高才的护卫道:“上茶,我要和公子叙上一叙,你便下去吧”
高才应了一声,走下亭子,击了两下掌,便有一名丫鬟端上两盏茶来。自己却站在亭下不远处执刀肃立。
玉林看那茶盏却是精致,决非寻常官宦之用品,心下稍疑。
那公子似已看出玉林心思,便言道:“敝姓赵,名义仁,因祖上为朝庭曾立下几分功劳,颇赏受了些财物,又蒙恩典赐了在下礼部采办的小职司,今番游历路过这横山,特来这古寺山亭游玩一遭,有幸得遇兄台也是一桩快事!”
玉林说:“小弟姓李,名玉林,便是这横水府横山县人氏,自幼父亡,和母亲相依为命,亏得母亲操劳,供养玉林上学读书,前日刚考完府试,便上这横山游玩散心,得遇贵官,三生有幸!”
赵公子笑道:“李兄休提这贵官二字,只便以读书人相称,岂不雅哉!刚才听闻仁兄刚考完府试,不知仁兄对此次考题怎样看法?”
玉林拱手道:“蒙仁兄见爱,小弟前日考完,观今年考题也是中规中矩,与往年并无大差不差,只个别题目略有生僻偏颇,大体还做的来,只后面加试的策论文章,只巩不才见识短浅,难入大家法眼”。
“哦?今年的考题,我也是刚刚见识,不知仁兄对策论中北人南迁之利弊及方略措施有何髙见?”赵公子说罢,目光闪烁,盯看着玉林。
玉林也不隐瞒,便把考试中的策论答对略略讲来,说道:“北人南迁本已久已,其因有二,一者北方历来多耕种,南方善工商,因此自随唐以来北方青壮多下江南从事作坊场矿做工,又或从事漕运海运,如此自唐末以来便初渐成势;其二者,便是近年来辽、金兵乱侵扰,北人为避兵祸被迫南迁,此为主因也!”
玉林顿了顿,喝了口茶又言道:“依在下看来,北人南迁,有弊亦有利,只要朝庭法度措施得当,或可转弊为利也未可知!”
“哦?何弊何利,如何转弊为利,公子且细细说来!”赵公子言辞略显急切。
玉林笑道:“山野鄙人,见识肤浅,恐白白聒噪人耳”
赵公子忙道:“仁兄勿谦,权且说来,我自洗耳恭听!”
玉林接着说:“如此,在下且遑论一二…这,其弊一者,北人南迁者愈众,必与南人争田粮宅资,或减少南人份量,或推高田粮宅资等物价,必引南人怨恨;其弊二者,北人南迁后,必为讨生计,未免争夺南人工作活计,使南人做工者却失业无着,引来不满;其弊三者,一旦失业者众多,必免不得滋乱生事,甚而有挺而走险者,引起动荡,不利官府治政;其弊四者,若积弊日久,恐造成南人北人分裂,如敌国又挑拨离间,或成国家离乱之源,兹事体大,不可不察呀!”
玉林讲罢,就见赵公子二目圆睁,双拳紧握,但仍是镇定了神情,脸上波澜不惊。
玉林接着又道:“前述弊者四,而其利者亦有四。其利者一,北人南来,必携有资财,北人以之或购田产或购屋宅或建设工商肆业,或推高田产屋舍地价,则官府必得更多稅赋钱财收入;其利二者,北人南迁愈众,更有成熟之匠人,青壮之干才,为南方工坊场矿所用,其必推动我朝工商众业的快速发展;其利者三,北人愈众,其必每日吃穿用度,消遣游玩,消耗者资财大巨,如此便拉动各行各业生产制造,使百业兴盛,又增促了官家的财税收入,其利大焉!其利者四,北人南迁者愈众,则青壮兵源愈众,其必强大我朝兵力,以巩固边境,抵御外敌!”
赵公子面露微笑,颔首道:“那依仁兄高见,又如何对策?”
玉林道:“如若朝庭早早的知微见著,未雨绸缪,采取得当措施,强力施为,或可兴利除弊,转弊为利也未可知”。
不待赵公子开口再问,玉林又说道:“以在下愚见,有六策可对之。其一,朝庭一体上下行文诸省、州府、县及乡里,告示天下曰人无论南北,地无分高下,皆是我大宋子民,无论官家百姓,勿要精诚团结,若有区别南北,滋扰闹事者;若有分裂南北,引起民变者,必要严惩不贷;其二,官府出面维持物价稳定,以令市价涨跌不可过巨,各地市首行会与官府共议田宅等大额买卖行价,如有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欺行霸市者,必交有司严惩;其三,官府差专司调查各地市井百业规模产量,详报有司,朝庭据此指导调整全国物资,或支持扩大规模,或关门停业,或迁移新址,以使各地产需平衡,如此即促百姓有工可做,又平抑物价;其四,官府引导众商家,或独家或合伙兴办工矿产业,扩召录用做工人员,培养熟练工匠,促百业昌兴;其五,鼓励无产无地百姓南迁南彊荒芜之地,兴农开荒,许以安家钱粮种子,免除三二年赋税,其必一呼百应,如此既安民又兴业,百姓必感皇恩浩荡;其五,兵部差专属将众青壮无依者或愿意从军者登录在册,编为军屯,或开荒种粮,或开矿治炼,或开厂行商,平时为农为工为匠为商,战时为兵为将保境抗敌,此策既可免了国家钱粮供养,又可保持了兵戎战力,一举两得也!其六,沿海多筹建海港,添设码头,开拓海运,将我朝所产盈余农工矿产贩卖海外番邦,将外邦物产也贩购回我朝,这样互通有无,以利万民,此举乃富民强国,兴国强兵之路也!”
玉林言罢,赵公子抚掌大笑,连声说:“好策对!好!好!好!”
然后拱手向玉林道:“仁兄如此年少大才,发前人不能发,言他人不能言,为我朝江山百姓谋了一个好策略,本官自愧不如也,惭愧惭愧!”言罢,躬身一揖。
玉林忙还礼道:“不才还是一介童生,不自量力,胡言乱语,不周不敬之处望担当些个!”
“仁兄过歉了,以仁兄之才……”赵公子突然顿住,望向玉林脚下,惊谔地指点道:“此为何物,如此怪异!”
玉林看时,却是虎妞从亭子后跃到了自己脚旁,挤眉弄眼甚是淘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