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子莫若父,他们的心思,自然瞒不过朱元璋。
他看到皇子们眼神乱瞟,就猜到了。
竟然在自己面前玩心思,真是自不量力!
其实,朱元璋知道,解决宗室问题,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
但是,他真要这么做的话,是既心痛又纠结。
心痛的是,毕竟是自己的宗亲,靠边的亲戚况且不说。
单说,自己的兄弟子侄,手心手背都是肉。
自己提出任何举措,都愧对他们。
虽然,身为帝王,要以国家为重,但他也牵挂宗亲。
他知道,不管是臣子,还是皇子,但凡有提出举措之人,一定会落人话柄。
但是,他依然很失望。
满朝文武,一众皇子,竟然没一个人能提出个措施来找杨云讨论。
朱元璋原本是想听到的是,有哪位臣子,或者哪位皇子,能主动跟杨云讨论。
在他们一来二去的讨论中,给自己一个确定的方向。
相比于群臣,他更期望可以看到,有皇子能带头。
毕竟,事关宗亲问题,皇子出面更妥当,不用有过多顾忌。
因为,身为皇子,自然也属于宗室之列。
朱元璋很期待,有谁可以做出表率之举。
他平常可没少教导自己的儿子们,百姓的问题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更要重视。
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大明才能长治久安!
所以治国之本,就是百姓。
这一点,并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现在就是一个检验的最佳时机。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他亲自提出来,确实有些下不来手。
不要看朱元璋惩治贪官污吏时,雷厉风行,出手果断。
但是,轮到自己的宗亲,他也展现出铁汉柔情的一面。
这些心思,朱元璋是不可能说出来的。
帝王心,深似海。
这是绝对没说错的!
如果帝王喜形于色,毫无城府,他的皇位绝对是坐不久的。
朱元璋自然是,深谙此道!
杨云继续提点大家,“我再说出一条思路,供大家思考。”
众人闻言,全都看向杨云,目不转睛,生怕错过任何重要信息。
“有人还记得,我上节课讲的内容吗?”
杨云显然是想检验一下。
朱标立马回答,“先生,上次在课上讲到,要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就要实行土地国家化。”
“王标,很好,记得很清楚。”杨云夸赞道。
“所以,结合之前我提到的土地应该国家化,也就意味着,没有封地这一说。”
“也只有这样,土地才能到百姓手中。”
“其实,到明末,有百分之七十的土地都在宗室手中,并且明军还占了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农民只有百分之十。”
“全大明,要依靠这百分之十来养活,这是多恐怖的事!”
“其实,真正的土地可能还不到百分之十,由于,那些需要缴税的人,知道参与科考的人可以不用缴税。”
“他们就把自己的土地挂在过了科举的人名义上,给他们付钱就可以了,这样,就不用给朝廷缴税,节省一笔开支。”
“追根究底,这一切都是因为统治权,而统治权的本质什么呢?”
“统治权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并非最底层百姓的意志。”
“他们永远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
“这就产生了阶级矛盾,一切根源也就在此。”
“只要这个矛盾一天不消除,阶级对立就永远会存在。”
“对立存在,压迫就在,这就变成一个死循环,永无休止。”
“任何不解决根本的对策,只能缓解冲突爆发。”
“唯有统治权的变革,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式。”
“大家可以按照我提出的这个思路去想。”
说完,全场鸦雀无声。
群臣竟不敢呼吸了,所有的皇子脸色惊悚。
这要怎么想,谁敢想?
之前大家光是想着要如何解决宗室问题,尚且讳莫如深。
此时,杨云竟然让他们直接去想,变革统治权?
统治权是什么?
在大明,这就意味着皇权!
杨云的意思是要大家想想,如何换掉朱元璋吗?
这跟叫他们去造反,有什么区别?
这些事,对于皇子们而言,是绝对不可能想过的,不要说现在,将来也不可能。
不管是发生任何事,他们都不可能想到这一点。
因为,身为皇子,身为朱家人,怎么可能放弃统治权。
大明可是朱家的天下,放弃统治权,意味着什么?
他们不再享受最至高无上的权利,不能是天家皇族。
之前,说道解决宗室问题,大家还会心疼自己的后世子孙。
可是,现在说道变革统治权,可是关系到,此时此刻,他们的切身利益。
既然,怎么样都是死,他们自然会选择,享受当下。
毕竟,宗室问题可是两百年后的事。
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能安排时,自然安排。
若是真到了,自顾不暇的时候,他们的首选肯定是保住自己!
大家都知道,统治权若是没了,也没有他们什么事了!
杨云今天感到奇怪,为什么,自己讲一堂大明国运,总是,这么死气沉沉。
仿佛,这些村民都被自己个惊到了。
“哎,我知道大家一下子听了那么多,有些接受不了。”
“不用心急,知识要慢慢学,路漫漫兮其修远,望大家,多多发挥探索精神。”
杨云正准备说结束时,朱标却弱弱的问道,“先生,必须要放弃统治权吗?”
“那这个结果,与先生所说,大明的结局有何差别呢?”
朱标言下之意就是,这一样是江山易主,并且还是拱手相让,意义何在?
杨云这次却没有回答他,只是颇有深意的说道,“王标,你提出问题说明你善于思考,你先自己想想。”
“今天说得太多,我觉得大家,现在需要好好消化。”
“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说完,杨云就要起身离开。
朱标见杨云并未回答自己的问题,不甘心的继续追问。
“先生留步,我知道,您是想让学生们自己思考。”
“可是,学生想问先生,只能按照这一条思路去想吗?”
“有没有两全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