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佑沿着他们走过的路径寻去,再看时,方海已经回到房间重新换了件衣服,舒瑜正等在屋外。
他们二人并肩,路上闲聊几句。
舒瑜问他:“近来在书院待的可好?”
他却皱起眉,换上一副愁容,暗自叹气,回答道:“在书院一切都好,只是有件事,一直萦绕在心,思来想去,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舒瑜听后果然担忧,急忙问道:“这是为何?可是遇到什么难事?”
方海停下脚步,微微仰头看天,长叹一口气:“确实有一件大事。不瞒你说,有一佳人,窈窕淑女,兰质蕙心,我心慕已久,却无法言说。”
看他愁苦的神色,舒瑜心中酸涩,倍感失落。原来是自己多心,他已经有了喜欢的人。
云遮暖阳,天暗了一瞬,随着光一同黯淡的还有她的眼神,只不过,那片薄云很快便被风儿吹散,而这风却没有吹进她眼瞳里。
见方海转过身来看向自己,舒瑜忙收拾好心情,扯了扯唇角,装作无事的样子。只是她实在装的不像,那浮在眼底的一层薄泪,终是无法收回的。
不知是他真的没有看到,还是视而不见,方海眉头紧锁,不肯罢休,继续说道:“其实,我真的很想将我的心意说出口,叫她知晓我的思念。可惜我只是个穷书生,除却这颗心,什么也给不了她。我很怕她跟着我吃苦受冻,委屈度日。”
温佑看着那张近似方崇山的脸庞,缓缓的走到舒瑜身边停下,她紧紧的捏着那纱帽,一瞬不瞬的盯住他。
相比舒瑜而言,她淡定太多,眼睛里没什么情绪。
“舒瑜姑娘,能否请你帮帮我,替我问她一句?”方海一脸诚恳的望着她,舒瑜只觉得自己眼中酸涩,就快要装不下去了,却还是吸吸鼻子,稳了稳声线,问道:“替你问什么?”
这时,温佑侧过头,仔细看着她发上的簪花,的确与自己凭日带的簪花相同,或许是岁月难掩,今世她头上的簪花已然做旧。
突然方海退后半步,拱手一礼道:“我方海在此立誓,日后定会夙夜匪懈,手不释卷,待来日功名在身,便回来求娶心爱之人,姑娘可否替我同舒瑜小姐问问,她是否愿意?”
大概是情之所至,一时之间舒瑜未能反应过来,只定定在原地,眼中的泪水怔怔垂下。
方海仍躬着身子,没有听到她的回答,不肯干休,再问:“不知舒瑜姑娘可否愿意?”
问寻停下摇扇子的手,在想,若是她不答应的话,方海会不会要一直拘着礼。他扯扯唇角,似乎得出结论,也许真的能。
“恩。”舒瑜又惊又喜,双手捂上自己的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只低低的应了一声。可豆大的眼泪如这初春的雨,接连落下,似寒却暖。
方海欣喜的抬头,凝视着她。他激动的握紧手,刚要张嘴,又收敛回去。可能是舒瑜那一声轻嗯,不足以让他确信。
半晌,她才找回自己原本的声音来,对上方海的视线,缓声坚定道:“我心似君心。倘若真的如此,我想舒瑜姑娘定是愿意的。”
方海大喜,不禁咧开嘴角,双手紧紧攥成拳头,掩下心中阵阵澎湃。最终腼腆一笑,见舒瑜头上的簪花略有松动,他抬起一双颤抖的手来,有些笨拙的簪了许久。
温佑站在那里,好似这场情缘的见证人。
问寻不禁在想,大抵这世上没有人知道,今生的人看到前世自己的故事,是会做一个旁观者,还是完全将自己代入。
他苦笑着摇摇扇子,有时他也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做了一个旁观人,还是借着他人的故事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于他而言,现实与幻境的界限愈加的模糊。若是一直一直也寻不到她的话,或许有一天,生命的终点就是与她初遇的幻境。
良久,方海收回手来站好,略有结巴:“抱歉,我、我向你保证,我说的都是真的,待我日后考取功名,定不会忘了姑娘的恩情,定会八抬大轿来接姑娘进京,过好日子。”
大抵是他太过激动,一句话被他说的零碎,好在舒瑜没有太过在意,她眼含热泪,低低的笑着,大约是笑他这份带着笨拙的执着。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曲铃儿满心欢喜的等待着看方海考取功名,回来娶舒瑜的场景。问寻与她想的恰恰相反,许是眼尖,看到了一旁偷听的妇人,又或许是他早已知晓结局的走向。
若是真的欢喜,何来百年执念?
傍晚,云山重重,突然下起小雨,天黑的格外早。
问寻抬头,见又是一个暗沉沉的夜晚,不见月亮,很是讨厌。他抻开扇面,用力一扇,一股劲风将这场景残卷殆尽。
一道微弱的烛光在黑暗中闪烁,问寻走近几步,那亮光缓缓扩大,照亮了整个屋子。
此时,众人已经置身于老旧的宅院内。
雨渐渐停下,一滴一滴的从旧瓦,从屋檐飞起的尖角,从破了皮的青墙落在地上。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手腕粗细的银杏树,此刻光秃的立着,旁边半人高的坛子里装着几尾红色的鲤鱼,正躲在叶子下。
问寻走过去,有些顽皮的将扇子伸了进去,轻轻搅了搅。水仍是平静的模样,半点涟漪也没起,倒是鱼儿突然游远了些。
窗上映出两个人影来,温佑先一步迈进了门,疾步走进屋里。
屋里一位妇人正挑着灯芯,那中年男子执笔伏在桌案上,匆匆写着什么。
问寻进门时恰巧认出那妇人来,正是今日偷听的,舒瑜的婶婶。
她见男人写完,抬抬眼皮,假装无事,随口问道:“书院近来如何?”
男子抬头看看她,并没有多想,如实回答道:“挺好的。说来,多亏方海帮着我打理。”
婶婶顿了片刻,坐在一旁,又问道:“听你提过他好几回了,这个方海人品如何?”
提起他来,叔父放下了笔,面带笑意,毫不吝啬的夸赞道:“这孩子很有才华,办事也细心周到。自从他来了,这书院上下大事小事都被他管理的井井有条。起初,那几个孩子还不服气,刁难人家,现在倒好,一个赛一个的听话。”
他笑呵呵的停下片刻,捋了捋胡子,十分正经的说:“我瞧他年纪轻轻就饱读诗书,学问在我之上。听说他此去欲上京赶考,说不准真能考个状元来。”
婶婶见他傻乐一通,心里更是生气,她冷冷哼了一声,重重拍了下桌子,恼道:“真不知道你如何笑得出来,若他真的成了状元,只怕到时回来就把舒瑜接走了,独留咱们两个老骨头在这里过苦日子。”
叔父不懂她怎么突然生气,睁睁眼皮,纳闷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啊?”
婶婶白他一眼,怒声道:“你还不知道呢?舒瑜和那小子俩人看对了眼,好上了。”
“哦。”叔父向后微仰了下,捋着胡子的手停下,沉吟道:“还有这事?我倒是第一次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