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伴随着一声沉闷的钟声,紧闭的朱红色宫门被众多内侍由内而外的缓缓推开,沉睡了一夜的紫禁城开启了今日的迎来送往。
因为不是"大朝会"的缘故,于宫门外等候的朝臣并不算多,满打满算也不过十余人,但若是有人能够越过层层把守的兵丁,变会发现这十余人尽是身着红袍的重臣,官服胸前绣的补子更是多以孔雀为主。
不多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终是在青石砖道响起,引得正在低声谈笑的朝臣们均是下意识的闭上了嘴巴,目光灼灼的盯着来人。
"让诸位大人久等了,实在是奴婢刚刚来时的路上摔了一跤,耽搁了些许时间。"
才刚刚迈出宫门,便见得为首的内侍在众人有些错愕的眼神中连连作揖,声音颇为急切。
"王公公言重了。"
闻言,几名为首的朝臣便是上前一步,继而有些关心的说道:"王公公可是无碍?"
此时他们已是能够清楚看到,面前内侍有些擦破的手掌,以及满是泥泞的袍服。
"劳烦阁老挂牵,奴婢无事,就是让诸位大人久等了。"
胡乱整理了一番有些凌乱的衣衫,又是规规矩矩的躬身行礼之后,内侍方才朗声说道。
"不碍事,不碍事。"
见状,为首的几名朝臣连忙摆手,口中客气不已,心中若有若无的些许不满也是随之烟消云散。
本以为是这司礼监秉笔故意"摆谱",原来是事出有因,倒是错怪这太监了。
"多谢诸位大人体谅。"
像是心中的巨石落地一般,司礼监秉笔如释重负般松了口气,而后又是躬身行礼之后,便在身旁小太监的搀扶下,一瘸一拐的朝着紫禁城深处而去。
瞧得出来,王承恩刚刚这一跤摔得颇狠,远不是他口中那般所描述的那般风轻云淡。
望着王承恩越走越远的背影,于原地逗留的朝臣们也不由得对视了一眼,虽然当今天子如先帝一般,信重宦官,但这位王太监却是颇为不同...
...
...
乾清宫暖阁之中,一身常服的大明天子静静等待着身前朝臣传阅军报,脸上的表情有些深邃,远不像想象中那般兴奋。
隆庆年间,大明趁着草原上蒙古部落互相倾轧的当口,利用"互市"等手段与彼时最强盛的蒙古部落土默特部达成和解,史称"隆庆和议"。
自此,大明与蒙古部落结束了彼此将近两百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