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八,晴。
相较于月初的"喧嚣",伴随着接连不断的阴雨天,七月底的京师终是渐渐安静下来。
曾经在市井之间广为流传的"女真和谈"及"蒙古鞑子请降"等声音也逐渐消失不见,百姓们重新将重心放在了琐碎的生活之上。
至于西南的"奢安叛军"更是少有人提及,就连各大茶楼酒肆的说书先生们也逐渐变得有气无力,远不如前些天那般"斗志昂扬",唾沫横飞。
至于前几日,六部中的吏部,户部,工部吏员齐出,会同督查院的巡按御史一道赶赴陕西,也仅仅在京中引起了一丝涟漪,前后不过几天的功夫,便是消失不见。
毕竟早在神宗末年开始,陕西那地方便是"天灾不断",不是旱灾就是雪灾,要么就是蝗灾,当地百姓们的日子着实有些不好过,眼下朝廷如此重视,倒是他们这些百姓的福音。
至于一些心思机灵的,倒是有些疑惑,若是朝廷赶赴陕西救灾,为何还要自督察员中派遣巡按御史?尤其是其队伍规模着实不小。
天子这是要干什么,难不成是打算将陕西当地的官员全查一个遍?
一念至此,不少百姓便将炯炯有神的眸子投向紫禁城所在的方向,心道天子又要不声不响的做大事了。
...
...
此时的大明天子朱由检正在乾清宫暖阁之中,召见兵部尚书王在晋及户部尚书毕自严,二人身后还有礼部侍郎徐光启陪同。
"天子要下旨褒奖皮岛毛文龙?"
兴许是没有料到竟有如此之想,一向淡定的兵部尚书不由得愕然抬头,声音中夹杂着一丝不解。
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朱由检却是没有做声,只是推了推身前案牍的奏本。
见状,一旁的司礼监秉笔忙是上前一步接过,在王在晋愈发狐疑的眼神中,将其递了过去。
"登莱巡抚袁可立上奏,女真降将刘兴祚携带女真布防图归降我大明。"
"走的是皮岛毛文龙的路子。"
趁着王在晋和毕自严翻阅奏本的当口,朱由检清冷的声音于暖阁中悠悠响起,面上的表情也是有些深邃。
毛文龙此举既有些出人预料,但好像又在情理之中。
这突如其来的喜讯对朱由检来说,无异于一针强心剂,使他能够瞧清女真的虚实,继而放心大胆的布局西北,以面对接下来汹涌而至的"农民起义"。
他已是八百里加急授意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