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来势汹汹,拥兵数万,随时有可能兵临城下;对内,天子已然先后得罪了国内的勋贵和宗室,还将掌握舆论的"东林"尽数排挤出了京师。
如今的北京城中,上上下下不知多少双眼睛在盯着天子的一举一动,各式各样的阴谋隐藏在不为人知的阴影之下。
但纵然如此,自己作为司礼监秉笔,也要将天子的"意志"贯彻到底,决不能给外朝的宵小之徒半点可乘之机。
"回禀陛下,宣大总兵杨肇基密奏,宣府城外的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已是答应了朝廷的许诺,已然领兵北狩。"
"为了表示诚意,杨总兵先行支付了蒙古人数千两的岁赏。"
一袭红袍的司礼监秉笔微微躬身,低声向身旁的天子汇报着宣大最新的境况,并偷偷用余光观察着身旁的天子的反应。
在他看来,宣大总兵杨肇基仅仅用数千两的"岁赏"便让蒙古鞑子退军,并且将兵峰对准了辽东重镇广宁,实在是大功一件。
区区数千两白银,或许对于寻常的百姓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对于他这位权势滔天的司礼监秉笔来说,却也"不过如此"。
但不管怎么说,杨肇基此举都未曾提前报予天子知晓,而是"擅作决断",难免有"抗旨"的嫌疑。
毕竟天子在圣旨中说的清清楚楚,唯有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兴兵广宁之后,朝廷才会恢复互市,并给予"岁赏"。
停顿数个呼吸,见案牍后的天子唯有任何反应,提心吊胆的司礼监秉笔这才如释重负的说道:"黄总兵这两日已是领着麾下标营坐镇京师,接管了城防。"
"孙参将则是奉陛下的圣谕,提督宫中的腾骧四卫。"
大战将起,朱由校的安危自然毫无疑问被放在首位,尤其是经历了昔日的"哗乱"之后,一些看上去"多此一举"的举动便也显得至关重要。
"不错。"轻轻颔首表示满意之后,朱由检便是不假思索的追问道:"成国公近两日在忙些什么。"
朱由检思来想去,京中唯一有能力,有动机"掀起"叛乱的莫过于世袭罔替的成国公朱纯臣,其家族不但曾常年担任京营提督,于军中享有莫大的号召力,更在朝野中拥有不俗的影响力,实在是大意不得。
"回禀陛下,成国公朱纯臣还是身体抱恙,终日于府中休养,私下里也不见与朝臣联系.."
稍作犹豫之后,司礼监秉笔脸上涌现了一抹凝重之色,认真说道:"倒是其府中的亲兵和随从们近两日也被约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