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翠的青山,毛竹成片生长,一道梁接一道梁,一道岭接一道岭,竹林松涛,风过之后,万竹起伏,能与松涛媲美。
竹林既是风景,更是山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一身是宝,山民家中能见到的器具,几乎都能见竹子的影子,覆盖山民日常生活点点滴滴。
因此专门催生出一门手艺,就是山区的篾匠。历代传承,篾匠师傅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摸索出复杂的技巧,一根毛竹在手,没有他们制作不出的东西。
竹子可以剖成篾,也可以剖成条,经过火烧,还能增强韧性,变得可以折转弯曲,冷却之后固定成被折转和弯曲的形状,不再发生改变,因为这一个特点,毛笔几乎什么都可以制作。
制作竹制品,对竹子的要求较高,要年份足够,要通直肉厚,最好的竹子,是一层青色表皮刚刚转化成金黄的那一种,这样的竹子成熟度最好,肉质最厚,韧性最足。
山民用来砍伐毛竹的刀,像镰刀一样,有个弯曲的弧度,内侧是刀刃,用磨刀石打磨得相当锋利,前端成勾状,不但可以砍伐竹子,还能砍伐灌木、茅草,相当实用,或许正是因如此,被叫作了“茅镰刀”。
篾匠师傅有专用的篾刀,不像茅镰刀有弯曲的弧度,窄而平直,刀刃锋利,刀背很厚,正是方便挤开毛竹纤维。
竹子横向剖成篾,纵向剖成片,再细成条,最细称丝,要剖成能够编制物品的丝和篾,不是篾匠,没有篾刀,无法做到。竹篾、竹条、竹丝,还竹销,各有不同用途,混合使用,才能制成一个个实用器具。
剖制竹片没有什么特别要求,也不讲究,只要剖成片就行,一般人多剖几次,就能掌握些技巧。这种技巧,我在大约十五六岁的时候,才开始掌握,因为需要一些力气,才能配合技巧生出巧劲。
如果是整颗的竹子,竹稍一端以茅镰刀找准正中位置,使劲一挥,刀口锲入,竹子顺着纤维纹理裂开。然后平放地面,开口处脚踩一边,手抓一边,用力抬起,“噼噼啪啪”,跟炒豆子的声音一样,整个竹子就会顺势裂成两半。
力气要够,用力要快要均匀,快速中还要注意感受竹子的裂开情况,如果出现偏差,过程中要以手中巧劲调整。这样才能劈成大小相等,边缘齐整均匀的两半。
力气不够,感受不及时,调整不及时,都有可能出现大小不一,或者中间偏折,一颗竹子可能因此浪费。未完全长成的竹子,纤维的硬度和韧性还不够,是无法这样剖开的,一定要找完全长成,表面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