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3:《三十六计》第四套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这辞意是说:两军对垒,不直接抗击它的锋芒,而是削弱它的气势,从根本上减削它的战斗力,用以柔克刚的办法制服它。
‘釜底抽薪’这句话,系根据北齐时那位撰著魏书的‘北朝三才子’魏牧所写梁朝文里面的‘抽薪止沸,剪草除根’而演绎出来的,用来比喻做一件事情应该从根本上解决的意思。‘釜底抽薪’和‘扬汤止沸’是同义语,意义却有区别。‘扬汤止沸’是在事发之后,想办法使之缓和,防止继续恶化,这是暂救一时的治标办法。‘釜底抽薪’指从锅底抽掉柴火,是预防事件爆发或爆发后寻求彻底整顿的一种手段,是一个治本的办法。用在斗争中,‘釜底抽薪’是一种‘兜底战术’。在互相对垒、剑拔弩张的时候,避免作正面的主力攻击,而从对方的幕后去下工夫,侧面暗算,扯其后腿,拆其后台,使它于不知不觉间变成一个泄气的皮球。‘兜底战术’的妙用,在于听之无声,视之无形,无穷如天地,艰知如阴阳,施用暗往明来、阴差阳遣的手段,使对方堕于术中而不觉。
孙子兵法所谓‘微乎微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令。’司令,就是指能够掌握敌人的生死如天上的司命神一样。即是说,在战斗中已掌握了主动,可以困惑敌人的意志,左右敌人的行动,这是一种放冷箭的攻击,配合一套造谣捣乱,滋事困扰,既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又可以一战而缴人之械,可谓高明之至。不管在情场、商场、战场或人生的政治舞台上,这‘釜底抽薪’实在是最狠毒的阴谋,大有大效,小有小效。在战场上,此计利用的最多。
战国时,燕昭王拜乐毅为将,兴兵复仇,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只有墨、莒城未下。乐毅想笼络民心,不逼之太甚,只把二城围困住。及至燕昭王薨,惠王即位。新王与乐毅素有矛盾,齐将田单见此情形,乃施‘釜底抽薪’之计,要把乐毅弄走。遂派人往燕国散布谣言,说‘乐毅能于六月间连下齐城,自立为齐王。’惠王听说,即阵前换帅,派骑劫去代替乐毅兵权,乐毅畏罪,逃到赵国去。骑劫一上任便尽改旧法,下令攻城,卒被田单几番用计,驱火牛大破燕军,杀了骑劫,尽复失地。
秦国的范睢也用此计大破赵国。秦王攻赵,赵将廉颇严阵固守,秦军不能越雷池一步。赵王不明廉颇战术,屡下令进攻,廉颇不听。秦相范睢见此机可乘,使间谍造谣,说‘秦是最怕赵括将军,廉颇实一庸才,怕死不出,早晚定被擒获。’赵王信以为真,乃使赵括代替廉颇,范睢知赵王中计,乃暗遣上将白起增兵,诱杀了赵括,坑杀赵国降卒二十万。
楚汉相争时,项羽对刘邦用过此计,却瞒不过张良,白费了一番心机。当在广武会战的时候,项羽想逼刘邦退兵,拿出刘邦父亲来,置于油锅前,对刘邦说:‘如不退兵,即将你父烹杀。’这时,如果刘邦心一软,可能罢兵归降,而项羽就可以坐稳王位,历史就要改写了!但张良早就教会了老刘,老刘反而笑起来说:‘我与你是结义兄弟,我的父亲亦即你的父亲,要怎样做我都无所谓,若要烹杀的话,最好分给我一杯羹。’这样一来,项羽简直就拿这个赖皮刘邦刘大侠没有办法,老刘脸皮厚得没法治。
三国时诸葛亮之所以出师未捷身先死,还不是后主刘禅中了司马懿此计,把诸葛亮在前线召回?
以上的实例是属于军事上的,属于政治上最出色的就是墨子的非攻术。战国时,公输般,即鲁班替楚王建造了一套新式武器,要去攻打宋国,墨子知道了消息,不远千里地去阻止他,在楚王面前,即席和公输般表演了九次的攻防演习、咬牙较战,卒至把好战分子吓阻住,才避免了一场残酷的战争。
还有,我们的圣人孔夫子竟也在这‘釜底抽薪’之计下栽了一交,要流亡国外过过流浪生活,可见仁义道德之化身,经不起六壬一扭,也从此证明,诡计的使用对象,最见效的还是那些道学先生。孔子就是这样的人。否则,齐景公为何能气走孔夫子?
还有一个最精彩的故事,以一个小偷而做出安邦定国的伟业,无非也是用了这‘釜底抽薪’之计。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战国时,齐国出兵打楚国,楚国的令尹(发yi
音,
otyi一、伊)子发率兵抵御。交战三次,三次皆败,眼见就要挑白旗投降。用尽很多计谋都没有办法,齐军始终未受影响,反而声势愈强。子发正在无计可施、无路可行、愁眉苦脸的时候,有一位做小偷的求见统帅,说:‘我会偷盗,到此时候,愿去敌营试一试,相信会扭转局势未定’。子发无可奈何之际,姑且派他去活动一下。于是,这名小偷便摸摸偷偷地进入敌营,偷了齐将帐子交给子发,子发使人公开还给了齐将。第二晚,小偷又偷回齐将的枕头,又送还了。第三晚,小偷又偷到齐将头上的发插,子发复使人奉还。齐将不禁大惊了,心想这样下去,岂不成了连脑袋都会被偷去?于是急忙下令班师回朝,因此,楚国才转危为安。这真是超级国际笑话!精彩!精辟(屁)!”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这段辞意是说: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利用它力量虚弱而没有主见,使它顺从我,像人随天时而作息一样习惯、自然。”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这辞意是说:保存阵地的原形,造成还在原地防守的气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冒然进犯。在敌人迷惑不解时,隐蔽地转移主力。
‘金蝉脱壳’是一种比喻,是说寒蝉在蜕变时,本身臆离皮壳飞跑,只留下一个蝉蜕在枝头摇曳。施诸于谋略,即当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设法伪装一个形象,瞒过对方的监视,自己暗地里脱身逃遁的意思。这是‘走为上计’的一种走的方式,是在危急存亡时的脱身之计,是死里逃生的行险侥幸,做得好就可脱离虎口,计不售,只可自认晦气。因在施用此计时,形势已万分危急,本身处于极端不利地位,拼不能,退不得,不能不行险侥幸,谋划脱出重围,再寻东山再起的机会。施计的时候,惟一的目的,只求本身安全,不管是自己保护自己,或牺牲别人掩护自己,可不必计较,仍要当机立断,把一切仁慈恻隐之心,押后再说,曹操已清楚说过‘宁我负人,莫人负我’,历史上的所谓英雄豪杰,有哪个肯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的?谁不是凭着别人的血泪起家的?所谓‘暴者不仁,慈者难将’,在互施冷箭的时候,哪个不想改低对方头颅?
兵书所说‘最后之胜利,决定于最后五分钟’,此话相当含蓄。要具体说明,就应改之为‘最后之胜利,决定于最后五分钟的残忍。’为将之道,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硬起心肠是主要条件,稍存慈心、妇人之仁必将失败。
‘金蝉脱壳’施计的范围很广泛,不管什么人,什么环境都可以使用。譬如一家老板要避债,叫一名助手坐镇应付,自己却游埠去了,这就是‘金蝉脱壳’;在谈判中,被人纠缠,故意遗下东西,托宣去洗手间,实行‘尿遁’走路,也是脱壳之计。刘邦在鸿门宴上得以脱身,不正是‘尿遁’而走的么?
历史上还有几个典型的例子,都是‘金蝉脱壳’之计的妙用。春秋时候的齐晋交战,齐军大败,将士仓皇(惶)逃遁,独撇下齐景公呆呆地坐在车上。惊惶失措之际,车夫田父见机行事,急忙叫景公把衣服和自己换了,他冒充齐王,给晋兵捉去了,而真齐王景公却化装绕道混出重围,回国去了。
汉高祖三年,即公元前204年,刘邦被项羽困在荥阳的时候,内乏继粮,外无援兵,情势万分危急,眼看早晚被拎,谋臣陈平连忙摆计,叫相貌颇似刘邦的武将纪信,假扮刘邦诳楚,驱车出东门投降,等到项羽发觉这个假货色,真刘邦却领了文武官员,轻骑衔枚从西门逃之夭夭,得以遁走成皋。项羽怒,焚纪信。后人便在荥阳西南为纪信修墓立庙。说起这纪公庙,在郑州西北五十多里的纪公庙村,汉荥阳城西南300余米。纪公是指纪信,乃刘邦手下大将。但庙已不复保存,原址有唐代以后重修庙宇和赞颂纪信的碑刻三十余块。其中以唐武周长安二年(公元702年)书法家卢藏用撰(篆)文书写的石碑最为珍贵。
还有一个更精彩的,那就是陈平设计‘城头灯下摆木偶美人骗过匈奴王冒顿,解了刘邦的白登之围’。从这一例也可看出,战争的根源在于女人,或者说男女之间的一种欲望、一种吸引力,战争或是和平也经常利用女人!不然,哪有‘美人计’一说?又怎有所谓的‘和亲’一说?就是和亲了,男女之间的战争又间断过么?”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这辞意是说:对于弱小的敌人,要包围起来歼灭。零散小股敌人,虽然势单力薄,但行动自由,诡诈难防,因而不利于急追远赶。
‘关门捉贼’之计,这是最终目的,是强硬手段,切不可心慈手软而放贼出逃。这与‘开门揖盗’之计互为表里,须交相使用方能见效。如果光是开门引进敌人而不关门捉拿,等于白费心机,贻患无穷。项羽在鸿门宴上心慈手软放走了汉王刘邦,没有使用‘关门捉贼’,最终不是自食其果了么?所以,这两计用得恰到好处、开关并用,才是真正的‘请君入瓮’。”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这辞意是说:当军事目标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时,利于先攻取就近的敌人,不利于越过近敌去取远隔的敌国。对于远隔的敌人,虽然和我们有着对立的政治主张,也可以取得暂时的联合,以利于各个击破。
举个简单的例子,秦晋崤之战,正是违背了远交近攻这一军事原则,而招致了秦穆公出师不利。此战发生在鲁僖公三十二年冬,秦穆公扶立的晋文公重耳卒。秦穆公不听蹇叔之劝,劳师袭远,越晋地伐郑。结果晋国原轸怨言曰:‘秦不哀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遂发命,遽兴姜戎。夏,四月,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但这三帅后来又被晋文公之妻,即是秦穆公之女晋襄公之母文嬴言请救回秦国。
观此之败,正如秦军出师前蹇叔所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所以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所谓‘远交近攻,利从近取,害以远隔’,可知一二矣。”
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gúo)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这辞意是说:处在敌我两个大国中间的小国,当敌方胁迫它屈服时,我方要立刻出兵援救,借机把军事力量扩展进去。对这种处于困境的国家,只空谈支援而无实际行动,那就等于不会取得它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