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到陈止的神色,卢讲颇为谨慎,稍微思考了一下,才道:“边疆之地,因战乱和胡族南下,很多百姓背井离乡,留下不少的土地,王将军经营幽州以来,多次颁布占田法令,如今这幽州土地大部分都重新有主了,咱们代郡的田庄、土地,则多在几个大家族的手中,坞堡里面种地的多为佃户、部曲。”卢讲对这些话有着迟疑,但最终还是如实说着,在他看来,陈止也是世家子弟,彭城陈家在家乡彭城,必然也有大量土地,对这种局面就算不怎么了解,肯定也不会反对。“坞堡有主,里面的百姓,是在帮他们种地啊……”陈止感慨了一句,神色有细微变化。品味着陈止口气,卢讲察觉到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又道:“也不全是,若非有几大世家经营的坞堡,这代县的百姓不知道要被胡人掠去多少。”陈止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很干脆的就问:“坞堡既然有主,那其中土地都是佃农耕作,这地租怕是不轻吧。”卢讲估摸着陈止的想法,嘴上则有些模糊的说道:“其实也不算太多,就比寻常的中原主家多收两三成而已,再说了,要维持坞堡、护卫百姓,少不了家丁民兵,几个世家有的还不止一处坞堡庄子,兵力分散,要维持这么多的家丁,也是不小的开销,多收一些地租,也是为了让百姓更为安康,不被胡人威胁。”他说到这里,抬头一看陈止,见对方的表情有些耐人寻味,心中一突,赶紧补充道:“坞主很多也是宅心仁厚的,刚才陈君不还问么,怎么有百姓在坞堡外面耕种,其实这坞堡外面的土地,大部分是世家所有,之所以能吸引农人耕种,就是因为那些坞主恩义,这外面的土地,地租比之坞堡里面要减免一半,才会让人趋之若鹜。”“外面的土地,居然也有地租?也都属于那些世家所有?”陈止闻言,表面只是点头,可这心里却不由警惕起来,他隐隐意识到了代郡潜藏着的危险,此地的土地兼并,恐怕已经到了一个警戒线的程度了。坞堡的出现就是为了安全,但农人宁愿外出耕种,也不想多留其中,那里面该是什么情况?想到这些,虽然还缺失不少的细节,但陈止对百姓那种警惕、排斥的态度,多少能够理解了。“恐怕代县周边,乃至整个代郡,坞堡土地的划分过程,官府没少参与,甚至可能与世家沆瀣一气,这卢讲乃是流官,他的家族根子在冀州不在幽州,就算距离再近,也不至于处处维护这里的世家,除非有利益牵扯。”官场的利益,就像是一张网,每个官员就是一个网扣,牵一发而动全身,稍微触碰一方,整个官场可能都要警惕,因此陈止按下心中念头,不再追问,准备日后再抽丝剥茧。正好这时,前面有一队人迎了上来,为首之人年约四十,高冠博带、衣着不凡,身后跟着孔武有力的武士,满脸笑容的冲着陈止行礼。“见过太守!在下唐允,是这解山堡的坞主,特地过来迎接您的。”带头的人,笑呵呵的说着,就请陈止等人入堡。“又是一个姓唐的。”陈止表面不动声色,跟人进了堡,心里却暗暗盘算,这次外出,前后经过三个坞堡、两个庄园,所见坞主、庄主,有两个姓唐的,一个姓郑的,一个姓刘的,一个姓王的。“代郡有四大家族之说,排名为朱、王、郑、唐,为老牌的世家大族,族中不少人为官,做到中枢的也不在少数,除此之外还有几个新崛起的家族,势力膨胀迅速,比如陆区支持的刘氏。”这边,唐允引着陈止等人入堡,而陈止心里则闪过苏辽汇报的情报。他的这个幕僚在陈永那边侍奉过,专业技能过关,在太仆府还有人脉留存,北上之前就做好了功课,抵达代县后,虽然也受到局面影响,但还是尽心留意细节,因此事情一过,就能奉上整理过后的资料。“按苏辽的介绍,代郡朱家是江左朱家的分支,三十年前随着宣武北统,朱家几位在北地坐镇,留下了这支分支,得益于朱家在江左的稳固经营,在朝中的深厚人脉和影响力,代郡朱氏的发展也算顺利、平稳,在本家的支持下稳步提升,三十多年的时间,两代人的经营,到现在第三代人慢慢崛起,已是树大根深了,在代郡排名第一;”“代郡王家,则是太原王氏的分支,这里离并州不远,王氏将之视为扩张的方向之一,所以代郡王家势力不小,与并州相互扶持,扩张迅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代郡王氏都为代郡世家之首,这两年因为匈奴崛起,太原王氏遭遇困境,没有功夫顾得上这些小宗了,以至于代郡王家的排名下降许多,不复之前的高调,让朱家得了头名;”“至于郑家,倒是代郡土生土长的世家,自东汉末年起家,经过百多年发展,已初现气象,但有传闻,说此家祖上实为胡人改姓,郑家的人是不会承认的,也曾经大肆打压过相关的言论,结果弄巧成拙,越传越广,最近几年郑家放任不理,这种说法反而逐步平息了;”“至于唐家,按说也本地世家,不过擅长商贾,是最近二十年来崛起的家族,底蕴比起其他几家稍有不足,多被打压,之前陆区为太守,就是以唐家为切入口,震慑了代郡上下,确立权威,其家族事后曾试图反抗,却被反复打压,到现在还没恢复元气,不过到了陆区为政的后期,唐家已经学乖了,行事颇为低调,也学会了逢迎,在陆区离开前,已经有了一丝起色。”陈止心中转过资料,表面则和唐允客气的交流,说着没有营养的场面话,听着对方介绍坞堡里的种种特色、事项。这人话里话外都在标榜他唐家对朝廷、对郡守的忠心,以及在地方上经营有方,免去了不少人的后顾之忧。“匈奴来时,兄长唐典就立刻安排起来,让我们做好准备,坞堡中的布置和安排,都我兄长的一番苦心,命令一下达,里里外外忙碌起来,很快就将事情安排妥当,所以损失极少,除了我这边,唐家的几个村庄,皆因兄长之故,几乎没有损伤。”唐允一副尽心尽责介绍的样子,指着几个防御工事的时候,顺势提到了自家兄长,字里行间充斥着敬佩和推崇。陈止已明其意,询问了几句之后,然后就对卢讲说道:“我记得唐典此人,好像曾经担任过都尉吧?”卢讲暗暗埋怨唐允多事,却不得不点头回应:“不错,太守真是好记性,只是看了一遍名册,就记下来了,唐典曾为都尉,也颇有建树。”他当然知道,唐家一直渴望改变颓势,扭转当下的局面,但被其他几家阻拦,收效甚微,若能押宝新太守,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听唐允的介绍,坞堡内外的防御事宜都是他布置的,如此看来,这个唐典是有些能耐的,嗯。”陈止顺着话就说了下去,让唐允面露喜色。唐允正想再接再厉,看了一眼天时,就道:“太守,这时候也不早了,要不您在我这里用过午膳再回去?我这就让……”“不用了,城中还有拓跋部来的宾客,太守要过去招待。”卢讲可不想再让唐允说什么了,防止节外生枝,因此提前打断,陈止也顺势点头。唐允满脸遗憾的道:“真是遗憾啊,那只能等其他时候,再设宴邀请太守您了,若是太守有暇,随时可以来我唐家,家中上下,扫榻相迎。”随着这句话落下,整个行程也算完结,陈止领着众人告辞,离开了坞堡,走在路上,陈止貌似无意的问道:“这座坞堡名为解山堡,但我看这附近没有什么山,是如何得名的?”卢讲也摇头道:“这个下官倒不甚清楚。”突然,他身后却有一人说道:“属下倒是略知一二。”卢讲转头看去,见是自己的主簿刘广,点头道:“嗯,刘广你来说说。”刘广拱拱手,先给陈止行了礼,这才说出缘由。“太守、县令,二位刚才入堡不深,所以才不未发现,其实此堡是建在小丘之上,也就是原本的解山,只是并不陡峭,本是解家村借地势抵御贼匪的,久而久之就成了庄园,待唐家接手,就发展成了坞堡。”“原来是这样,”陈止点点头,对卢讲称赞道:“你这个主簿,倒是博闻。”卢讲笑道:“刘广出身代县刘氏,对这代郡,尤其是代县内外的事尤为了解。”陈止看了刘广一眼,点点头,脑中则闪过了有关刘家的一些记录和信息。代县刘家,也是大族,最近几年,更是被称为四大家族之外的第五大族,影响力逐步从代县,朝着整个代郡辐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当地大族,很多外地来人,不明所以,往往错把刘家列入代郡四大家族之中,被戏称为四大家族有五家。这些大族,都是陈止着重了解的对方,要治理地方,免不了要和他们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