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战的记忆中,无论是拳击、散打还是泰拳,出拳总要蹬地、扭腰、送胯,将腿部、腰部、背部的力量全部发挥出来,因此尽管他已经仔细的观察过虚拟人了,出左拳时身体仍是不自觉的向右扭胯,脊柱也离开了中线。
没关系,再来。
这次他有意识的控制着胯部,以肘部催动左拳缓缓的沿肋部至心窝前一拳处,看看虚拟人,绿色的;直线进攻、拳头不要放平,胯不要动,扭腰出拳!
又错了!
老秦用力的嘬着嘴唇,又一下一下的咬,开始仔细的回忆。虽然虚拟人就在身边,随时可以让它再演示一次,但他认为除非实在想不起来,否则还是自己回忆起来的印象才会更深刻。
他记得,虚拟人出拳时,腰、胯似乎……都没动?可是这不合理啊!这样出拳,身体的力量不能完全发挥,仅凭手臂发力恐怕连拳击的前手次拳都比不上,打出去给人挠痒痒?
自站桩以来他感受最深的,就是如何将散乱的力量整合为一体。已经学到的二字钳阳马、下交叉耕手、上交叉摊手,哪一式都是将全身的力量层层递进。滚手?滚手难道不是变招的过程吗?
想不明白就暂时放下,毕竟“形”的修炼才刚刚开始,起码成功一次之后,系统才会开启生物电模拟,到那个时候自然就明白该怎么发力了,如果还不明白再问也不迟。
同样的问题继续出现在击实后拳面的倾斜上、转腕的角度上、甚至出拳和收拳依循的中线上。
为什么拳头要立着?
为什么最后一刹那拳面要倾斜?
转动手腕有什么用?
从肋侧直接出拳不好吗?为什么还要先挪到心窝、再催发出去?
这是秦战修习国术以来疑惑最多的一次,倒不是他刚刚学了一式马步加三式招法就飘,而是他已经习惯了整合为一的身体状态、以及节节贯通的力量传递,此时突然出现了怎么想都无法将整合的力量传递到拳头的招式,总感觉别扭的紧。
迟迟找不到状态的他有些心浮气躁,越练越闹心,越学越烦躁。拳一出,整合在一起的力量就散了,虚拟人身上的红光愈发刺眼,这憋闷的感觉让他恨不得大吼大叫的咆哮。
于是他真就这么干了,冲着大海、用最大的声音吐出胸中郁结的烦闷,又使劲踢沙子、踢海水,最后甚至躺在沙滩上用尽全身的力气去打滚。
海沙很细,几脚就踢出一个坑,可随着深度的增加,每踢一下阻力都在不断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