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剑客,竹青衣衫,腰悬鲜红色藏剑葫,于山崖栈道之上衣袖飘摇。
白衣少女,明眸皓齿,头别玉簪,手上拿着那柄女子剑仙云梦既没说借,也没说送,就直接拿给少女用的一柄长剑。
品秩却要比少年背上那柄翠渠古剑还要高上不少,是一门中品圣器,名为仓颉,剑身蕴藏文运,与世间文字大道相近。
与仓颉剑近似的一些名剑,古剑,被世人称之为“文剑”。
文人雅士,佩带文剑,能求一个文思泉涌,下笔有神。
在扶摇天下,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
亦有才子佳人,文剑在身的典故。
而扶摇天下的才子佳人,身上佩剑,不同于剑修的杀伐之剑,也不同于剑客的侠义之剑,更不同于帝王的天子之剑。
倒是与儒家门生的君子之剑,颇为相似。
文剑之上,自带儒雅之气,与佩戴文剑之人相伴,如入芝兰之室。
只不过佩戴文剑,到底对于那些学子到底有无帮助,却众说纷纭。
有学究天人的学宫祭酒笑言:“饱读诗书,无须佩戴文剑也可成为探花状元,玩物丧志,就是背上圣贤金身参加科举,一样白蜡明经。”
也有书院山长评论中肯,觉得文运加身,乃是尽人事听天命的“听天命”环节,而在此之前,天下学子,尚且需要先尽人事。
一如谢于锋那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都还远远没有达到需要拼天赋的地步。”
李子衿四下环顾一番,发现今日早起,来此观雪的炼气士比此前四日春夏秋更多,甚至有许多生面孔,一看就是风尘仆仆,刚从其他州赶来,就为了看最后一场雪的炼气士。
今日不夜山副山主袁天成,没有坐镇空中,而是站在不远处跟两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寒暄叙旧。
那两位老朋友,都不是什么大修士,无法御风御剑,也不愿意抛下自己带来的那些学生不管,故而袁天成才不能够继续悬浮空中,维持上万名炼气士的秩序。
今日半空之中,有另一人暂时代替袁天成,正在有条不紊地安排不夜山弟子们,引领那些来自扶摇九州的炼气士们,合理有序地进出山崖栈道。
在雁愁涧左右两侧的山崖栈道,已经足够宽敞,可今日面对蜂拥而至的一大批山上山下人,依然是显得捉襟见肘。
故而不夜山,于左右两侧的山崖栈道之间,又起一座巨大廊桥。
那座廊桥,将左右两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