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广成子虽然有想法,但他原本是不想告诉黄帝,也就是师弟黄龙的。
毕竟这些想法涉及到了圣人制定的规则,自己虽然突破大罗金仙,成为了天地间最强战力之一,但普通的大罗金仙,和圣人的档次完全不同。哪怕与凡人成圣的仓颉相比,广成子也没什么话语权。
若是自己的想法被黄龙师弟采用,将来事情败露被圣人们得知,广成子和师弟黄龙真人可承受不住圣人的惩罚。
好不容易成为大罗金仙,好好活着不好么?
但广成子原本不想说,只是头朝北躺着,结果黄帝对于上次广成子的话十分意动,似乎从中听出了重要的东西,这次更是以拜师之礼对待广成子,这一下广成子惊得一跃而起,再不敢应付这位有想法的师弟。
要知道,这位师弟的师傅,可是自己的师尊元始天尊啊!
这要是将来传出去,自己还如何在天地间立足?
看着师弟黄帝真诚的眼神,广成子轻叹口气,真诚地倾诉道:
“哈哈!好你个黄龙师弟,罢了罢了,师兄也不跟你遮遮掩掩了。将来若是你惹出事端,被圣人降罚,师兄便与你一同承受吧!”
看着广成子同样真诚的模样,黄帝知道,别说广成子,就连几位圣人们当初都没有猜到自己龙族太子的真实身份,更何况连龙凤都不知道的人族三教仙人呢?
若是知道自己的身份,广成子师兄肯定不会如此谨慎。
广成子师兄觉得他的想法可能会触怒圣人,但实际上黄帝非常了解父亲龙祖,当初龙祖靳子轩统领天地龙凤时,连最弱小的野兽,甚至牲畜的诉求都能认真倾听,认真思考,对于这些人族最有天赋的天才的想法,又怎么会不讲道理的为之触怒呢?
上次广成子师兄随口之言,在黄帝听来,其实是听到了改变某些天地格局的重要东西的!
这些东西,是身为三界共主的父亲东华帝君身居高位,难以从人们口中听到的真实想法,自己身为龙族太子,必须认真倾听,传达给父亲。
不明白这些的广成子,只以为黄龙师弟有些愣头青,为了感受人间气运,哪怕惹怒圣人都在所不惜,既然如此,师兄便陪你大胆一回!
广成子认真道:
“我不妨先告诉你师兄我从老师和师伯师叔那里学来的道之精髓。
首先,大师伯的道之精髓,深远博大,永无止境;得其道者,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听,无求无欲,保持精神上的超脱宁静。
其次,老师之道,则讲究遵从本心,随心所欲。
这次你的对手蚩尤,就深得老师之道,蚩尤部落战力彪悍,人人野蛮嗜血,以自己的欲望为驱使,激发了人的最强潜力与本能。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他们的八十一蚩尤勇士与铠甲刀枪不入,所向无敌,但实际上,你们与之相差的核心问题,还是在治国之道,治人之道上!
此时,若你想胜蚩尤,便需从师伯和师叔之道入手!
从师伯之道来说,首先你需要保持清静的心情,切勿劳累你的身体,耗费你的精力,不能让外物影响你的视听,不使外物打扰你的心灵,你的精神才能高度集中和清醒,看清治国与战争的本质!”
黄帝深吸口气,他明白广成子师兄看出了自己的浮躁与焦急,所以以师伯太上圣人之道点醒自己,让自己不要被世俗表面的纷扰蒙蔽双眼,只有将思想超脱世间,才能看清事物本质,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见皇帝的神情收敛了急切,开始变得心如止水,广成子点头,继续道:
“师兄我修道以来,一直追求身心的平和,当我活了一千二百岁,彻底突破大罗金仙,跳脱人族生死与三灾天道束缚后,除了外貌上再不会显出丝毫衰老的样子外,师兄看世间一切的眼光也不同了。
可以说,达到大罗不是修道的终点,而是真正的起点!
不仅师兄我,这些年来我还去找过玄都师兄,也去截教见过多宝、金灵、甚至赵公明等道友,其中赵公明突破大罗后,变化最让师兄我震惊!你若能达到大罗之境,应该也能有不小的感悟。”
说到这里,黄帝表情不变,心里却有些感慨,其实黄龙本体早就有超越大罗金仙的实力了,所以广成子师兄所说,人族天才突破大罗后悟道的感悟,他们这些天地老牌生灵是没有这个机会感受的。
经历差异的巨大,让老牌生灵看待世间事物的眼光,与新生的生灵完全不同,既有优势,也有相应的欠缺。
“师弟还一直未真心恭喜师兄成就大罗,没想到师兄成就大罗后,眼光竟超脱至此,黄龙恭喜师兄!愿师兄证道永生!”
广成子拍掌轻笑,从黄龙不再焦急询问对付蚩尤的方法就能看出,刚才自己的话确实让黄帝的心境有了变化。人钻牛角的时候,满脑子都是眼前的困难,这种状态下很难发挥全部智慧,往往事倍功半。
收起笑容,广成子认真道:
“接下来的话,无论上为至天庭,下至人国,若师弟能深入理解,君王之事不过小菜一碟。但此事有违圣人当初之意,说与师弟后,我将离你而去,到一个没有任何纷扰的地方,安心领悟道之境界,去遨游没有终极的大道之路。
至于师弟你若是因此惹出事端,无需替师兄隐瞒,大可公开呼唤师兄,师兄心中坦荡,自会与师弟一同面对。”
黄帝微微点头,作认真倾听之态,只见广成子目视天空,真心倾诉道:
“如今天地之间,束缚虽多,但这些束缚的确有其意义。
无论是如今千年间人族仙人便超过10万,还是大罗竞相出现,都足以证明。老师之道,不堪束缚,故化身元始天魔,被伏羲大仙舍身镇压天外。于我等弟子而言,此事的确是个打击。
但成就大罗后,师兄突然看清此事。
老师之道,与天地之束缚并不冲突!相反,如今无论是天地间诸位圣人,还是坐镇天庭的东华帝君与西王母,上至仙人下至人族,其实都被这些束缚的表象所蒙蔽,为了束缚而束缚了!
须知当初诸位圣人制定天道天规,目的本质上是为了众生大兴,盘古天地大兴,而不是真的为了束缚众生!”
黄帝眼神一亮,好似心中一处郁结突然拨云见日,广成子没有去看黄帝,之前这位黄龙师弟的态度,早已让他确定自己的想法必然深入黄帝之心,他继续道:
“所以,对于天地间的束缚,我们既要正视,也要学会利用。
无论天道天规,都有其疏漏,需经历众生尝试努力验证,方能不断完善。这也是为什么老师千年前,能影响三千大道,让诸位圣人联手都险些崩坏天道。而我们在敬畏天道的同时,也不能刻意规避天道,而是要积极尝试,完善!
说回人间之事,如今蚩尤部落深谙老师之道,以原始欲望激发本能潜力,蚩尤部落善战无敌,偏偏人间之事却又未违背任何如今之天道,所以师弟与诸位圣人看着蚩尤化身天魔,却无计可施。
既然蚩尤可以寻到天道天规未及之事,师弟你又为何不能将眼光受到的局限打开呢?
天道天规虽不许仙人下凡,不许仙人插手人间事物,但仙人拥有自由,呼风唤雨随心所欲,而影响天时地利之事,完全可以看做是对人间的考验,并没有下凡影响人族,破坏人族的秩序。”
黄帝恍然大悟,拍掌叫好道:
“师兄所言极是!是我等众生诸仙被天道表象迷惑了。如此一来,虽有间接插手人间事物之嫌疑,但天时地利本就是天道根基,人族自华胥国伏羲定天文历法起,就已经逐步掌握。
只要不违背天道本意,仙人自然不应完全排除于战场之外!
此外,听闻师兄一席话,师弟还想到了很多事,今后师弟会一一尝试,师兄放心,我等问心无愧,一切皆为天地发展,圣人虽表面无情至公,但并非无理刻板之流,师弟保证,此事将来只有利,而无害!”
看着黄帝眼中灼灼的信心,广成子摇头轻笑道:
“既然师弟有所领悟,师兄便不再多言,其他由你感悟了。至于圣人之意,我等不应妄加揣测,既问心无愧,便胸怀坦荡罢~”
黄帝再次认真一礼,这次的拜师之礼更加真诚,抛开了一切世俗表象束缚。
此刻黄帝的心中,达者为师,不必非要在意辈分身份地位!
当然,这些想法在如今看来,是有些丢份儿的,毕竟还没有出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豁达观念,不止人族如今原始落后,其实整个盘古天地生灵的思想,还是非常单纯固化的。
拜别广成子师兄后,广成子也换了一处更加清幽的修行之地,他来到九仙山,开辟一处桃源洞,以更加坚定的道心开启了自己的悟道之路。
黄帝回归部落后,变得意气风发,不再如曾经的束手束脚,他的眼光开始变得长远,看待事物也更加果决。
同时,妖族太子黄龙本体也寻到东华帝君,与父亲交流了此次拜师收获。
对于黄龙的收货,东华帝君靳子轩若有所悟,而黄龙后续的一系列想法,则着实让东华帝君靳子轩瞪大双眼,震惊与黄龙的想法与胆识!
且不提天庭父子商议之事,人间黄帝部落,开始了一系列的变革。
如今可以说是人类原始社会晚期,人族早已不小华胥国以前那样分散,各部落之间的关联越来越强。而随着炎帝神农氏的一系列变革后,黄帝部落自然采用了炎帝神农那些先进的技术和制度,种植业与市场的兴盛,让人族的生产力越来越强大。
随着生产力提高,过去人族原始的公有制渐渐解体,新一代的私有制迅速发展,这是生产力扩大和继续进步的必然过程。
而黄帝拜师归来后,开始带着部落不断向东和向南扩张!
不似过去一贯的求稳与只顾自己发展,如今的黄帝眼界开阔,他不再想着人族各自有各自的尝试与道路,而是希望人族能联合起来,更加直接的互相交流,学习,甚至管理上要有更直接的相通。
比如有很多部落,依然过着自我满足,不接受先进知识思想的生活,这些部落不仅毫无战力,还浪费了很多土地和资源,每天吃不饱穿不暖,连畜牧业都没有做好,过去黄帝只想着完善自己即可,如今思想却不再局限,而是主动扩张,与这些部落达成联盟!
当然,不是侵略,而是达成联盟!
联盟可以以自己部落丰富的物资和技术产品等交换为基础,让对方看到先进的技术知识带来的改变的同时,为对方部落送去实惠和利益。
换来的,是盟友之间的互相信任合作,为将来对付蚩尤的九黎部落做准备。
若是不这么做,这些落后的各地零散部落终将会被蚩尤部落侵蚀,从而加强九黎部落的实力。过去黄帝不想侵略征服这些部落,钻了牛角,现在才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只有侵略和泾渭分明两种选择的。
而当黄帝部落扩张到炎帝神农氏的领地后,双方之间却产生了分歧!
黄帝之道,让炎帝神农氏部落难以接受。若要联盟,自然是以黄帝部落为盟主,在高傲的炎帝神农氏部落看来,这和被对方征服收编没有区别!
黄帝找到了大伯炎帝神农,谈及此事,双方依然没有达成一致。
因为,双方的理念是不同的!
同为一族帝王,帝俊统领妖族天庭,心中的傲气自然不会输给这位替弟弟太一统领龙族的侄子的。要想让大伯接受自己,想让炎帝神农氏部落在已经败给蚩尤而暴躁的情况下彻底放下骄傲,就必须用实力证明自己!
炎黄之间的理念分歧,很快传遍两部落与无数盟友,人人几乎都得知,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约战于阪泉。
一场波及大半人族的阪泉之战,正式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