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了否定的答案之后,王老三就立刻联系刘大海了。
面对他的疑问,唐东明依旧没有回话,只是抱着这只瓷瓶细细的看着。
纹路的确是暴露了一些问题,但最起码东西是老的。
烧制技艺不像是宋朝传承,再加上保存比较完好,所以看起来才会这么完美。
得出这般结论,他心中也觉得有些奇怪,无论从什么角度看,这件瓷器的做工都是无可挑剔。
轻叹一声,他开始在脑海中回忆有关汝窑的特征。
真正的汝窑瓷胎均为灰白色,俗称香灰胎,从瓶口往里看,倒也的确能验证。
而釉面多为鸭蛋天青色,釉层一般不会很厚,层次由浓淡区分。
所以看上去,有时候会像是深浅不一的海浪,伴随着烧制温度和工艺顺序不同,釉面会开裂成纹。
按照形状,分成了许多种类,如今手里这一枚看上去应该就是蟹爪纹。
可仔细观察,又觉得有些不像……
看着看着,唐东明也有些犯难了。
他只懂细节,又没有亲自烧制过瓷器,眼前这只天青色汝窑瓷瓶,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面镜子。
不管怎样辨别,它都具备汝窑所有的特征,可越是这样,就越是让人不得不去怀疑。
将瓶子给翻过来,底部很明显有着五颗支钉。
受限于工艺,通常汝窑瓷器在制作之时,会保留有一个底座来维持稳定性。
而为了瓷器的完整性,工匠们会将底座细化成几个三角形的支撑。
在出窑之后,用铁钳轻轻一敲,便能自然脱落。
平日里瓷器朝上摆放,这些支钉的残余部分就很好地被隐藏起来,同时也更加的美观大气。
唐东明的右手食指轻轻地抚摸着釉面,光滑平整,一点凹凸不平的感觉都没有。
这让他微微皱起了眉头,按照历史记载,大约是明朝时期,人们才攻克了技术难关,大大降低了瓷器的瑕疵率,而宋朝的工匠很明显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综合这些特征,他快速地在脑海中思考了一番,如果没有判断错,这件瓷器制作的确精巧,但同样的,根本就不如汝窑所产。
摩挲了一番瓶口,唐东明缓缓抬起头来,随手从桌子上取来一支手电筒。
打开灯对着里面照了进去,同样光洁平整的内壁,也顺应着验证了他的想法。
宋朝古人制瓷,多半不会考虑瓶身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