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汤月华早早地就醒了,将头伸出被窝,清凉的空气让她的脑子一下子就精神了,起床穿戴好,腿上的肌肉没有那么酸痛,幸好昨天有按摩不然今天估计起不了床。
准备开始制作小零食了,希望今天会有一个好运气吧。
此时爹娘都已经起床了,娘亲已经将家里打扫干净了,大厅里摆着整齐的竹椅,自家爹爹应该就在后院收拾鸭舍。
到厨房专门用来烧水的铁锅里舀出热水,洗了脸,再用细盐抹了牙,到现在竟然也没有做出一把合适的牙刷来,目前有的刷子都是用猪毛做的,想到猪圈里滚来滚去的猪,那些毛无论如何洗都有一股奇怪的气味。
现在自己用的还是用棕榈树的外皮做成的小刷子,或许用丝瓜瓤做一个会更好吧,洗漱好之后,一家人吃了简便的地瓜粥还有一些小咸菜,就准备开始大干一场了。
“春香,今天在哪里切地瓜?”阿月的爹问。
“今天咱们先不切地瓜,阿月说我们试试新法子,看能不能做出些好吃好看的地瓜条来。”
“地瓜条,以往你做的吃是挺好吃的,但是嚼不动,看起来黑乎乎的,而且零嘴的话应该用不了这么多的地瓜吧?”虽然他也宠孩子,但是看娘俩的架势是打算将那些地瓜都做成地瓜条了。
“阿月说昨天在她师父那儿吃到的地瓜条和咱们家的不一样,想试试看,说不定也能像柿饼那样卖个好价钱,那咱们也能换些米面回来。”阿月的娘亲回答。
阿月的爹听了这话就不再吱声了,先试试看吧,毕竟阿月娘做吃食的手艺确实是不错。
自从柿饼卖了好价钱以后,现在不仅是梅山,连往外村的人都称赞不已,况且地瓜可以存放的时间比较长,到时候不行还可以补救,今年地里的水稻又没有收多少。
一家人就开始忙开了,照着汤月华的法子,试了一上午,将地瓜切成大小相似的条条,上了笼屉蒸了几笼,就等着晾干了看看效果怎么样,不过这还得等到明天才知道,还得要有太阳才行。
因为汤月华只吃过这些地瓜条具体的做法并不了解,只知道需要蒸,晾晒,其他的就不太清楚了,也只能多做几个样本,等明天再看了。
下午的时候,汤月华就到楼上去了,自己的老本行可不能忘,随意地坐在椅子上,天光从天井上头照到自己的书上,上面的字密密麻麻,都是一些医学用语。
楼上的少女不时地还站起来走走动动,看看天色,灰蒙的天色不见阳光。
不知道明天是不是依旧这个天气,但愿明天会是一个晴天,不然那些地瓜条就糟糕了。
自己明天又得去山上,要不明天就别带鸭子军了,也不知道自己那个啥也不教的师父,明天又会给自己一些什么书呢?有些期待。
一天又这样结束了,第二天一早,还没有起床的汤月华就觉得今日的温度有些低,仔细听还能听到外面淅淅沥沥的声音,今天果然下雨了,想到昨天的地瓜干,自己果然是出师不利呀。
“娘,那些地瓜怎么样了?”
“我拿了一些放在灶台上,烘烘看,没事儿,横竖咱们也是要切成地瓜条的。”看到情绪有些低落的女儿,赶忙安慰道。
“今日下雨了,是不是可以不用去山里了?”
看看天井上的屋檐正往下滴着水,秋天的雨规模不如夏季的来得暴烈,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而且自己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爹,我今日才是第二次上课,缺席不好,人不都说寒窗苦读吗?虽说女儿不用像哥哥们那样去赶考,但是总要坚持的。”
“那行,你吃完饭喝一碗姜汤,等会儿穿上蓑衣,将斗笠戴上,就是鞋子。”说完看了看女儿的布底鞋,这要是到山上鞋子估计得湿透。
“一会儿,我穿旧鞋,外面再套上草鞋,再戴上一双鞋子放在蓑衣里,等到地方了就换下来。”
他见女儿将事情都想好了,就不再说了,想了想还是不放心,“要不爹陪你去,今天下雨山路不好走,万一跌跤了怎么办?”
“真不用了爹爹,平时赶鸭子也有遇到下雨的时候,女儿已经习惯了,不用担心。”其实她是想要仔细看看山上有没有什么自己需要的药材,要是爹爹在一旁难免有所顾忌。
不知道为何自家爹爹听到自己的话,似乎触动了什么,低下头过了一会儿才抬头,应了一句,“听你的。”
汤月华拿起自己的书籍,有些舍不得背上,不知道这些书一会儿会不会淋到雨,要是受潮了怎么办,听净空说这些里头可是有好些都是孤本真籍。
和这些书比起来,自己受寒可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自己受寒了还能喝喝药,书要是坏了怎么办?算了,师父说这些书籍掌握以前必须带上,犹豫了一下还是带上了连同那个沉重的书屉。还在上头也披上了蓑衣。要不是书屉的手柄横在中间,自己都恨不得给它也戴上斗笠。
下雨的山林,一片雾蒙蒙,那一段青石板的路湿漉漉的,有些滑,自己好几次脚下打滑,幸好手里拄着一个拐杖,不,是登山杖,到了树林的时候,脚底下的路变成了粘腻的黄土。
原本坚硬的黄土,经过雨水一夜的洗礼,已经变得柔软,不时就会让人的脚陷在里头,虽说没有深坑,但是给人造成了不小的阻力,这样走下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
好不容易到了山上,汤月华觉得自己从来都没有这么累过,要不以后和师父就来个远程教学好了,这样实在是太浪费时间了。
到了寺里在堂房旁的小屋里将鞋子换好,就到堂屋里去了,今天依旧是净空给自己上课,依旧是之前的风格,先解决生僻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师妹那些书籍你都已经看完了,都记住了?”净空强调了“都”
“那个师兄,是的。”汤月华回了一句。
那个,又是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