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的一队人马怎么能说不见就不见呢?朕就是这么好糊弄的吗?”赵元脸色铁青,目光凌厉,手掌用力一拍御书案,震得案上的三彩印花荔枝纹笔洗嗡嗡作响。
宰相罗道惊得身子一震,低下了头,紧抿嘴唇,一言不发。
洛阳府尹脸上的冷汗也涔涔地渗了出来:“回皇上,护送护国候灵柩的队伍是按藩邦国君的礼制安排的。带队的官员除了要传达您的旨意外,还带随队带了不少金银与布帛,都是赤谷人最需要的,可以说如此礼遇在大齐开国以开是绝无仅有的。”
赵元剑眉一拧,有些不耐烦地说:“护国候新婚之夜死在洛阳城中,无论怎么说都是大齐照顾不周,高规格的礼待也是应当。只是既然大齐国如此示好,为何还会出现这种束手无策的情况?”
洛阳府尹赶紧跪下,身体有些发抖地说:“臣……臣办事不利,还请皇上恕罪。”
赵元摇摇头:“你先别急着请罪,当务之急是搞清楚护送队伍走到哪里了?可否遇到了天灾?”
说到这里,赵元很自然地扫了一眼罗道。罗道把头埋得极低,完全他脸上的神情。
赵元嘴角不满地扯了一下。
护国候是罗道的女婿,在新婚之夜与罗道的独生女儿双双溺毙于相府的池塘之中。刚开始赵元以为这是一件谋杀大案,下令刑部全力追查此案。可是没想到最后查来查去,竟然发现护国候从头至尾都在受害者,而害他的人正是他的新婚妻子——相府千金罗嫣。
由于护国候与罗嫣都已身亡,许多细节已无法知晓,但可以断定的是罗嫣是一个德行有亏的千金小姐,她在游玩的时候对护国候一见钟情,为了得到护国候,她请人为自己画了一幅倾国倾城的画像,将护国候迷住,再用了多种手段让护国候以为画上的人就是罗嫣。最后,性情忠厚的护国候请求皇上主婚,在洛阳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可是新婚之夜,护国候才发现一切都是骗局,自然是与罗嫣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以至于最后两人双双从楼台上坠落池中。
知道真相后的赵元,自然是震惊异常,没想到自己间接都被罗嫣给骗了!但是,家丑不可外扬,尤其被害者还是属国的国君,此事就更加复杂了。
若是将事情大白于天下,不仅大齐国与赵元的颜面扫地,还直接会影响到大齐与北疆诸多游牧部落的关系。
赤谷人可汗斯干刚当了大齐的护国候就不明不白地死在了洛阳,虽然此事的始作俑者是罗嫣,可是谁会信?一个小小的闺阁千金能有这么大的能力谋害一位可汗吗?
大家只会以为此事皆是赵元的授意,他先将利用了北疆游牧部落,再以高官厚禄将这些部落的首领引诱入洛阳软禁起来。若是不合赵元的意,他就会将这些人暗杀,让他们再也无法返回北疆。
所以出于大局考虑,赵元还是将此事压了下来,一切皆以洛阳府尹的第一次勘察为准,没有阴谋,没有欺骗,一切都是意外。
为了让更多的人相信这件事,赵元并没有对罗道加以惩处。虽然他明白,以罗嫣一个人的力量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罗道肯定暗中给了女儿许多帮助。
赵元除了专程到相府罗道以外,还令国库为罗道拨了一笔优厚的安抚银子,令外界元不但对此完全不知情,还颇为体恤老臣。
可是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护送斯干灵柩的队伍在返回途中忽然失去了消息。这在大齐立国以来从未发生过,一个使团几百人,全部无影无踪,这不是个单纯的事件,肯定有人从中作梗。这也许就预示着大齐国对北方诸多游牧部落的威慑正在消失,甚至有完全失控的危险。
到这了一地步,赵元心里的压力可想而知,他的急燥也可以理解。只是罗道作为宰相,只顾着自己避嫌,在赵元最需要他的时候一言不发,赵元如何能高兴?
枢密使程可信立在一旁元的神色,知道此时正是自己在皇上面前好好表现的时候。多年来,程可信与罗道在朝中都是官居一品,作为赵元的左膀右臂主理朝政多年。
程可信是随赵元南征北战多年的生死兄弟,赵元对他信赖有加。可是同时赵元也极为倚重,家世显赫,科举出身的罗道。
程可信身边围拢着一帮兵营出身,手握重权的将军,而罗道那里则是门生众多,掌管着大齐的律法,税收,食盐,茶道与运河等重要衙门。
可以说,多年来程可信与罗道明争暗斗,互有胜负,从没有决出高下。大齐的朝堂也进入了这样一种波动中平衡的状态。
这种平衡是赵元希望,却不是程可信愿意的。他与罗道斗了一辈子,今天终于找了一个可以彻底战胜他的机会,如何能不好好把握?
于是在短暂的沉默之后,程可信恭身行礼道:“回皇上,臣以为此事没有这么简单。”
赵元冷冷地瞥了他一眼:“朕也知道此事不简单,可是到底怎样个复杂法,朕却得不到个明确的说法!”
程可信胸有成竹地说:“皇上,臣戍卫北疆多年,与北疆的诸多部落也有来往,所以除了洛阳府尹回说的一些情况外,臣还听说了其他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情虽然乍与出使赤谷的大队人马消失无关,但是仔细思忖起来却是令人心惊呀。”
赵元双手扶着御书案,目光深不可测,语气听起来却愈发清冷:“你的这些经历,朕当然知道。北疆部落众多,各部落之间恩怨纠葛甚广,再加上所信奉的诸位神明还有差异,所以连年争斗,难以停止。你的意思难道是说,大齐的使团在返回洛阳的途中,误被卷入到部落争斗之中,从而全军覆没,再也没有一点消息传回?”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