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刺客的任务是潜入内部,刺杀淮王。
但是还未潜入军营,就听到了有人大喊走火,险以为行踪暴露,立即撤退,但还是被放哨的士兵给抓住关押起来了。
淮王回到营帐,召集将士。
“传我口令,肃整军队。”
左将军上前一步,抱拳禀报,“尔等蛮夷之辈,屡番闯入我大杞边关,王爷,我等早已做好一举剿灭钦汗国的准备。”
钦汗国位于大杞边关位置,其兵擅骑射,高大勇猛,国小兵勇,不容小觑。
此次杞国大胜,钦汗国呈上投降书,愿意每年进贡数十万两黄金,且划分两地城池归大杞,以及一系列金银珠宝。
弱国无外交,投降是明智之举。
杞宣宗给淮王的密信中,明确提出了,其心向杞,可保异国百姓平安。
最关键的是,一直征战,兵力消耗,经济发展受阻,战胜休战,实为良举。
皇室的考量是从大国的外交方向出发,考究众多,而随军打仗的将军和士兵,更多的是为了守卫我方和平。
二者出发点不同,但都是为了能减少杀戮,护得百姓平安。
钦汗国投降休战,也能减少士兵伤亡。
但是投降之后,夜袭军营,未免太过挑衅。
其心不诚,过于仁慈,后患无穷。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三十六计,趁火打劫为一计。
不过,钦汗国已呈上投降书,若杞国军队贸然攻城,势必会遭到口诛笔伐,有损大国声誉。
而且杞宣宗崇文,主张谈判解决,而非武力。
所以众多皇子中,他对于尚武的淮王并不欢喜。
而淮王母妃在淮王一出生时,就因病去世了,杞宣宗始终觉得,是淮王身上的煞气太重,克死了他的母亲,所以便早早的赐了封地,封为淮王,让其远离京城。
三年前,钦汗国屡犯杞国边关,烧杀抢虐,边关民不聊生。
杞宣宗派人前去谈和,钦汗国要求杞国,为其开辟商道,且每年上缴数万两黄金白银。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钦汗国想打入中原内部,明为发展经济,实为守势待发,趁机攻占中原。
一向崇文的杞宣宗得此消息,在朝堂震怒。
朝中大臣皆请旨攻打钦汗国。
但是朝中文官居多,武官甚少,一时竟找不出一个得力武将。
此时,有武官提议,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