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到整个《三国》里的人物,我最佩服的还是诸葛亮。”
“小姐,为什么啊?”
“我给你列举一些他的功绩啊。
身为丞相,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他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控制上。
在诸葛亮执政时期,年青的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当时负责宫中事务的董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
后主皇妃之数是一个复杂问题,涉及到皇宫规模建制等诸多问题,非董允所能决定。当时,“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诸葛亮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诸葛亮立法公开、执法公平,有异于同时代封建的法律思潮。蜀章武元年,刘备在益州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
而益州旧为刘璋所统治,所以法令废弛,地方派系坐大自强,刘备统治集团的强力介入破坏了相当一部分人称霸西南的企图,这种情况下蜀汉政权作为客籍政权面对着来自益州旧势力的阻挠。
面对这种情况,诸葛亮认为这不是苛法峻刑所留下的民怨,而蜀汉是建立在律令长期废弛,导致官民混乱君臣无道,紊乱了“纲纪”。
他说:“三纲不正,六纪不理,则大乱生矣”。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六纪是指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族人有叙,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
所以,只有任法才能改变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局面只有威之以法,才能改变蜀土人士,专权自态,君臣之道,渐以陵替的态势。
与某家“崇礼”治世的观点不同,诸葛亮认为国家的治乱兴衰的根源在乎“法”,因此,诸葛亮一再告诫、反复强调法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的重要性“夫一人之身,百万之众,束肩敛息,重足俯听,莫敢仰视者,法制使然也。”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进一步从反面强调了不以法治国的严重后果“若乃上无刑罚,下无礼义,虽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免者,莱纷之类也。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赏罚,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孙武、攘直之类也。故令不可轻,势不可通。”
因此,诸葛亮入蜀之初便与法正、刘巴、李严、伊籍等人依据和增删秦汉旧律,共同制订了蜀国的法典。此外,他还亲自起草了各种科条律令数十则,为蜀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诶...那诸葛亮可真的是蜀国的功臣啊!”
...................................................
“嘿嘿,没想到在这个世界还能碰到像青萝一样的知己,真是不容易啊!对了,箫瑟那家伙两天没来了...嘿嘿,箫瑟瑟,今晚就让本姑娘临幸你吧!”
夜晚,躺在床上的云锦突然想起了自己那帅帅的夫君。说起来,箫瑟自从那天帮她治好头疼后就再没有见到他的影子了,也不知道这两天又跑哪浪去了。
“系统大大,系统大大,本姑娘寂寞了,今晚想要个安慰,你看怎么样?”
(身处重月界的箫瑟:“......”
夜景陌:“老弟啊...辛苦你了!”
“呵呵...我说不辛苦你信吗?”
“信不信先别说,正片要开始了。”)
————
“......”
“嗯?怎么不说话啊?”
“请宿主重复指令。”
“嗯???你谁啊?!我的帅气老公箫瑟呢?”
听着脑海里那冰冷的机器音,“兴”致正高的云锦立刻睁开了双眼。
“我是代号040317,宿主云锦的专属诸天穿越系统。请问我有什么可以帮助宿主您吗?”
云锦:“......所以说,箫瑟在哪里!!!”
040317:“检测到人名,正在检索中,请稍后......”
云锦:“......”
..................................................
“检索完毕。根据宿主近日的行动记忆,确认目标:
姓名:箫瑟
性别:男
年龄:三万一千七百岁
修为:???
目前所在地:重月位面
状态:软禁中
信息陈列完毕,请问还有什么可以帮助到宿主您的吗?”
“......能否检测到软禁以及他为何会在重月位面的原因?”
“可以,请稍后...去重月的原因:与重月之主商议如何阻止仙界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软禁原因:**的旨意,由重月之主代为实行。”
“......好了,你可以退下了。”
“是。”
....................................................
“喂,箫瑟...”
“咋了?”
“那个系统...什么来头?”
“不知道。”
“嗯???你不知道?”
“对啊,我的确不知道它什么来头。”
“那这个是???”
“那个地方的东西。在锦儿离家出走后,那个地方送来的。”
“好家伙...你这家事都引起那个地方的注意了?”
“我想这里面或许是有一部分的原因...”
“怎么说?”
“那一位,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他给我这个东西,应该是...”
“应该是预料到了这场灾难,所以...”
“提前做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