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大四上学期和许哲凯分手后,我便一直躲着他。
两年的相恋足够熟悉一个人的作息规律,想要在偌大的校园刻意躲避他,简直易如反掌。
最后一次见面是2010年的全校毕业典礼上,他作为本科生优秀代表致辞,想不见都不行。
台上的他身着学士服,发言稳重而不失幽默,举手投足气定神闲。
彼时的他已经手握匹兹堡大学哲学院的offer,一毕业就要飞去大洋彼岸攻读哲学硕士。而我也早在大四上学期就拿到了国内教育学top1院校的保送,毕业后留在国内继续读研。
看上去两个人的未来都是一片坦途,但我们却不能继续携手同行。很多不了解情况的人,都以为我们分手的原因是克服不了毕业后异国相处的困难,只有我和他还有614其他三贤知道真正的原因,当然,还有季杨。
大三下学期的期末季杨就找过我,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她对许哲凯整整三年的爱慕之情。其实她不说我也知道,早在大二初相遇的那场小组赛上,我就觉察出季杨看向许哲凯时目光里的情愫,谁让我们喜欢的是同一个人,她的心思我怎会不了解。
倾心许哲凯的姑娘有很多,走在校园里,看向许哲凯的目光不乏花痴们的炽烈,但季杨的目光中又比她们多了些坚定。
许哲凯那么聪明,怎会不懂季杨的心思,只是视而不见罢了,而我表面不在乎,心底还是会隐隐不安,季杨的目光太势在必得了,就像瞄准猎物的猎人那样,只是我永远也猜不到,她什么时候会扣下扳机。
季杨问我知不知道许哲凯毕业要去美国,我说知道。她又问我为何不同去,我说我爱他不代表万事都要追随他。她说她愿意追随,她已经拿到了CMU的offer,可以继续和他生活在同一座城市。我说那就看他愿不愿意让你追随。
关于毕业去向的问题我和许哲凯早就沟通过,异国恋不是问题,我们决定先用几年时间各自深造,研究生毕业后再选择一座彼此都爱的城市合体。
我不是那种依赖性特别强的小女生,我有自己的人生规划,而从小父母就不在身边的许哲凯亦是独立惯了,有自己学业、事业的规划,也十分尊重我的选择。
所以我对季杨那次看似颇有些冒失的挑衅并未太在意,和许哲凯在一起两年了,他的追求者可不止这一个,比这热烈的我见多了,何况我对自己的吸引力颇有自信,我的“小白杨”即使暂时移植国外几年,也会更加枝繁叶茂的回到我家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