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径舰炮近岸轰击,攻击机像蝗虫一样像低空突防,扔下一堆堆炸(弹),登陆艇在海面一跳一跳,拉着长长的尾迹,艰难的在海面向滩头冲击,对方在碉堡里,用猛烈机枪火力收割着登陆的步兵,以前登陆作战的就是这场景,风险巨大,即便是成功都是损失惨重。
两栖作战的实施条件非常严酷,无论在计划准备、组织实施、指挥协同、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会较其他进攻样式更为困难。
强渡海区、敌前登陆、背水攻坚带来的高难度、高损耗和高风险也是其他进攻作战所无法比拟的。
作战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会造成巨大损失,即便是登陆作战取得胜利,也可能付出惨痛的代价。
传统两栖登陆作战目的是夺取敌占岛屿、海岸等重要目标,或在敌岸建立进攻出发地域,为之后的作战行动创造条件。
按作战规模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术性的登陆作战;按地理条件分为对开阔海岸和岛礁区的登陆作战;按航渡距离分为近距离(一般航程一昼夜,并在岸基歼击航空兵作战半径以内)和远距离(航程两昼夜以上)的登陆作战。
登陆作战的兵力输送方式分为由舰到岸、由岸到岸和综合到岸等几种。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作战是诺曼底登陆,海湾战争是最近的一次大规模登陆战斗,但是仍然保持着浓重的二战遗风。
许铁钢陆战队战斗部队的少校营长,人如其名,身板像是一块铁,脾气也是钢,当年陆战扩军,整个旅建制部队就直接从陆军部队直接转到了陆战,虽然脾气钢,但是并不是大老粗,军官怎么也是本科毕业的,战略战术修养非常不错,功底深厚,因为陆军出身,发现陆战的战术战法装备都是学习米国陆战的,比如均衡装载登陆作战,但这些东西都是在延续二战事情的登陆作战思想,步兵,装甲兵,空降机降登陆作战,说到底就是飞机(炸),舰炮(轰),坦克步兵(冲),属于滩头攻坚作战,对登陆作战最大的影响不是敌人实力,而是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诺曼底登陆的时候一阵风暴差点让登陆作战失败,但是在具备气象卫星,超算,大数据支持的现在条件登陆战斗就不是那么困难了,现代三维成像技术已经可以对地形厘米级别精度的建模,修建的那点滩头阵地真的不够空地火力联合打击,许铁钢除了部队训练,演习脑袋从来不停,后来自己提出个未来登陆作战的设想,就是把登陆作战危险最大的部分让AI技术支持的无人装备去完成,这些无人装备包括无人侦察攻击机,无人舰艇,国内工业生产能力非常强大,能够机器完成的就机器完成,人最好去完成核心的任务,所以陆战自己立了项目,找一些国内无人舰船公司搞了无人炮舰,一开始觉得这个简单,但弄到后来发现越来越难弄,这个无人船可不是那么听话,虽然当时造好了几个,一直没有办法实际使用,这个让许铁钢有力气使不出来的感觉,在AI舰船办公室成立后,他们找到了左冬良,让他们来技术公关,冬良看了他们的方案和无人船视频资料后,非常想踢他们,从作战理论上来说,许的想法还是很独特的,在一个登陆地点防御一方的力量是有限的,我方登陆困难,但对方一样不能随意进攻我方,只要能够获取制空权那么登陆作战就胜利了五成,那剩下的三成就是对方的陆基远程导(弹),其他二成就是远程炮兵无人机蜂群,在他设想中战术就是无人登陆战术,以前部队登陆作战不把鞋子弄湿就是很高级了,现在么,部队都不要登陆,就是靠无人装备消耗对方的防御力量,而防御方的圈地防御,现在作战条件下等同给自己挖了很大坑,掉进去容易,爬出来难,处于藏不住,跑又无法跑的困境,指望外援,搞不好对方就是围点打援,至于用预备队反击登陆部队,除了给对方送军功,没有太大作用,按照许铁钢的计算,按照他的设想中的具备有足够的无人装备,他的一个两栖攻击营他敢打对方一个旅。
许的设想中两攻打击舰队分为两组编队,无人机空中察打编队,水面无人火力打击编队,无人机资源太丰富了,固定翼的,旋翼(直升机)的,倾转旋翼,隐身非隐身的叫人眼花缭乱,无人机可以24小时监视打击,以前是弹幕徐进掩护,现在是无人机群掩护,按照以前标准呼叫空中打击10分钟是优秀,30分钟是及格,至于大片上的无线电一呼呼,飞机就过来扔炸(弹),打火火箭(弹),那就是电影不要当真的。
无人舰装105炮就是他主意,这个东西精度高,威力大,用混凝土破坏(弹药),没有多少工事抗住它几发轰击,属于干的海上拼刺刀扔手榴(弹)事情,那几条无人舰的算法的厂家就被他逼着改了算法,除了冲锋还要会迂回攻击,还要会分队掩护,但现在人工智能还没有到那个层级,还不如人工干预的操作,由于无人炮舰的不争气,他被同事叫做许大嘴,让他很是火大。
冬良看着他干的事情,无可奈何摇摇头,现在什么都往人工智能粘,拿这个当万能胶了,看来是要弄个行业标准了,定个行业发展方向,要不然这种事情不知道要出多少,至于无人105炮艇,已经生米煮成熟饭,所以找到星湖智能看看有没有现成解决方案。
在看过55尺的帆船,他是基本心理有数了,许特钢要的就是这个,但现在他是谁也不信了,厂家的人早就给他骂的不敢露面了,这个是他们办公室弄的第一个夹生饭项目,总要吃下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