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羽回到屋中,看着墙壁上那亡人的画卷,似天宫降下的谪仙,面容清和冲淡,莲华容姿,眉目间刚毅与温柔并存,如一阵清凉的风令人爽朗至极。但渐渐地她俏丽的脸上划下了两股思念的泪水。
时间仿佛还是八年前的军营,那年女子年芳十九,却已是军中知名的将军,也是除去太明后廷那位唯一一位女将军。
那年,他年岁二十四,却也冠盖满京华,身为京城四公子之首的他并不在乎那些外界那些所谓的虚名,手执一张沈公府的推荐信,投入李家军,短短两个月就从一个一等士兵上升到李斯羽名下的参将。
抗击北方八节,两军对垒不下,他总是屡次冲锋陷阵,斩敌将首于马下。夜袭敌军营地,他总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佯装假扮,火烧敌方大营,擒敌首自归来。每逢敌援军至,断其粮草供应,敌军只能败退。
那年她见他雄姿英发,那年他见她面绽梨花,他作《闺中令》,她回《男儿辞》,好不快意潇洒,只是那年依旧,绝代风华也敌不过十方雄奇之兵马。
冬至雪封,八节退,盟约定:凡八节欲破九州之军,皆退后千里,开互市以通两国边贸,八节之所属,逢朝贡必遣使臣入九州纳贡,九州之封赏,无论多寡,八节不可语……
留下少许将士继续戍边,大军班师回朝,朝堂上御旨下,他做了左将军,她做了右将军,皇恩浩荡,见他有情见她有意,亲写笔墨:“
之牧疏狂,轻俊儿郎,斯羽梨妆,千人思量。今相配,良马遇良鞍,佳人见俊郎,天之作合,地之成双。
八节平,两君相携破十方。重聚首,吾携青翡见婚房。青白酒,送君黄金台上意。剑玉龙,睹君烽火台上旗。
而后,她遇刺染风寒,圣谕留锦州。他随父将李存侍南征十方,只是等来的是亡父遗骸,谪仙残骨。
她作的《男儿辞》又在何方,他作的《闺中令》悬在朱墙。如今泪落梨花,洒谁人肩骨,如今星夜迷离,携谁人共赏烟华。
默自留了一会儿泪,李斯羽收回了思绪,看着一天天长大的懂事的小家伙,情绪也平稳了许多,想起再过不久是父亲与他的祭日,莫名的心绪也冲淡不少,诸事皆要由她操办,曾经有父亲也有他,还可做个闺中女儿郎,如今余下小家伙,一人可扮慈母严父相。
父亲与他的坟墓位于皇郊皇陵的一角,那是一座桥梁,那年明皇力排众议,准入皇陵,追异姓两王,李存侍封云王,刘之牧封商王,因以其未登九霄皇座时曾统领刑、商二州,且先皇敕封刑王。
先皇在时,天下就已分九州,即为锦州、幽州、景州、成州、秦州、云州、蓟州、刑州、商州。
锦州位于中央,乃皇都之地,而云州南与锦州接壤,西接秦州,北临八节之地,而秦州与幽州接壤,东南接锦州,幽州与刑、商二州相临,而刑商二州位于锦州正南方,接十方临景州,而景州位于锦州东南方,正东方是蓟州与成州,而蓟州西北接云州,西南接景州,西接锦州,东接成州。成州南接景州。
而九州之分属,可作一皇五王一侯一公一将军,分别是先皇袁考、刑王袁孝、景王袁化、成王袁道、秦王袁休、幽王袁元。
一侯乃蓟州顾侯府,一公一将军乃是云州沈公府与云州将军府。
锦州除却皇宫,也有不少势力划分,大体可上可描述为一司二台三院六部。
一司是宰辅司,二台是御史台和邢台,三院是检察院、翰林院、太医院。六部所属,乃前朝所设之机构,分管各大小事宜,为吏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而各个势力官员,皆听循皇朝命令。
数日后,李斯羽入宫面圣,明皇以及明后携百官一同祭奠,皇陵中一座气势恢宏的拱桥立在圆中,桥下水流自西向东流去,最后汇入九江,两端桥墩是两座墓石,拱卫起一座石桥,更拱卫起一个皇朝。
而此刻,李斯羽牵着小家伙同明皇、明后一同登上石桥,石桥中央的高台上立着一个香炉,明皇同明后上了香,百官在石桥下也上了香,李斯羽也取了香来,分了一束与小家伙,小家伙跪在地上,身披的白色头布的一角在风中飞舞,小家伙头重重的叩在地上,说道:“外孙李诜拜外公,此生定要完成十万亡人未完之志。”
说着将手中酒轻洒在地上,连续三跪九叩。起身自拿香,跪地再叩头,开口说道:“孩儿李诜再拜父亲,定承继父亲未完之事。”说着站起身将地上的酒洒向水中,大声说道“:父兮未见,共饮此杯否?酒兮归兮,可敢下十方。”
百官闻言,亦觉惊讶,明皇眼中更是多了些莫名的神采,而桥上二女自是更为敏感,毕竟战场上也曾叱咤风云,少年的志向终有一天,会如同九江之水,自北向南穿过十方回归南海。
而人群中,沈肃看着少年,面色即是黯然也是欣喜,如果说他的蛰儿还在的话,估计也是这般大了吧!而在他的周围,赫然是昔日京城四公子中另外的两位,锦州黄陵,蓟州顾长胜,而他云州沈肃与云州刘之牧相识太久,看到故亡人之养子,也倍感欣慰,只是他不知道桥上那少年……
桥上,李斯羽与青翡相视一笑,仿佛看到这十岁少年郎的未来一角,李斯羽走到桥的北端,那是……他的墓碑,墓碑旁是一株梨花,开的正好,她走上前去,折了一支,放在那亡人的墓碑旁,细若蚊蚁之声说道:“我好想你。”
这时一阵风起,满树的梨花飘飞在她的身上,仿佛是他听到她的言语做出的回应,沉默了一会儿,上了桥,明皇以及明后刚遣散完百官。
小家伙走上前来,看了看李斯羽已经哭过的脸,用他的小手轻轻地覆盖在李斯羽的大手上,同明皇、明后一起下了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