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进来的几个青年老师,博士已经毕业了。有2个还申请到了国家基金。当初大家都是以硕士的身份来的,刚来的时候大家水平都差不多。可是几年下来,我跟他们的差距就越来越明显了。那几个老教师退休之后,我成了我们办公室时唯一一个没有毕业学位的人。这可真是太惹人注目了。甚至放眼整个学院,像我这个年龄段的,还没有博士学位的老师,也是屈指可数了。
主持的科研项目一个没有,论文也没有发表几篇。每一年的年终考核,系所十几个老师里,我基本都在最后一位。我在系所,甚至整个学院,几乎都成了垫底的那几个,单位的压力越来越大了。我要抓紧时间把博士学位拿到,同时发表更多的论文,并且申请项目,这样才可能在单位站住脚。
不知道不觉,这个博士已经到了第五年了,六年是最长的学习期限,
六年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结点,交大出了政策,第六年必须办结业,不办结业就直接清退。这是交大最近的改革,好像还上了全国的新闻。为什么要清退呢,因为有些博士一直在延期,有些甚至延期到十年以上。一边在外面工作,一边又毕业不了,又期间有朝一日能毕业,所以一直占着名额,某种程度也在占用学校的资源。
回顾从博士入学到现在的这五年光阴,我有种蹉跎岁月的罪恶感。
五年的光阴呀,可以成就多少事,可是看看自己,一事无成。学业耽误,生意失败,身体搞垮。父母生你,天地养你,你却在这世上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浪费光阴,真的是像犯罪一样呀。
看看自己的科研成果,除了发了二篇不上档次的小论文,其他什么都没有,感觉还没有踏入科研的大门呢。我的读博之路几乎停滞不前。看看博士班的那些同学呢,几乎都没有什么联系。听说好几个脱产的博士都出国留学,交大现在国际交流项目很多,有经费支持,所以出国不需要自己花钱。莫虹去了美国,史金去了英国,进了世界一流的研究所,跟着国际大牛做研究,科研水平的提高程度可想而知。
不过听说毕业的博士还是没几个,听说这几年博士毕业比以前难了不少,四年的学制,基本上没有人按期毕业的。哪怕论文满足毕业要求了,导师也会压着,希望能多出点成果,或者多为自己做点事。不过听说班上只有一个同学四年内顺利毕业了,好几个脱产博士生的正准备办博士论文答辩,争取在六年内毕业。
而我呢,博士开题都没弄。按照交大的政策,必要要先开题,才能办结业。结业之后,可以在四年之内返校完成答辩,这样还能拿到博士毕业证和学位证。所以,我现在当务之急是先开题。
离开交大以后,我一直没有主动和导师老田联络。原因有几个,一是心思没有学术上,精力都用于经商,觉得反正觉得离毕业还早,反正自己也有工作,不急着靠博士文凭去就业,就这样一直拖着。二呢,自己没有什么成果,不好意思跟他汇报。三呢,他脾气不好,一联系就被训斥,所以也意地疏远他。老田那边,中间偶尔也在网络上询问过我,问我最近怎么样,博士打算怎么读呢。我也只是简单地对他敷衍搪塞一下。我想他估计也挺郁闷的,招了几个在职的,人远在天地,管也不好管。渐渐的,我们的关系越来越淡了,
可是,现在时间已经拖到不能再脱了。我痛定思痛,经商的失败,让我开始觉得学术这碗饭我是非吃不可了,因为我也没有别的饭可以吃。
创业经商吗?失败的事实证明了我不适合经商。
去设计院吗?天天加班,工地上到处跑,我的体力能不能跟得上。
去考公务员吗?现在公务员那么难考,我也没关系没背景,能考得上吗?
去运输公司吗?年龄这么大了,从底层做起,你熬得起吗?运输公司的收入也不会比学校好到哪里去。
我反省自己除了在高校以外,社会上的大多数行业可能都很难应付得了。放到社会上去,我可能会活得更艰辛。
做科研难,写论文难,可是,世上有什么事不难的呢?做清洁工不难,可是收入低,工作强度大,那也是一种难。苦才是人生啊,如果在一味地去逃避困难,不如迎难而上,奋力一博,哪怕输了,至少了无遗憾。
于是,我开始拿出当年高考的学习劲头来,整理文献,写文献综述,准备开题。
我开始寻找交通运输领域的研究热点,碳排放是个热点,可以继续做下去的没错,可是老田说我的研究方法太陈旧了。什么是新的方法,我想到了信息化技术,用信息技术去改造传统交通运输行业,确定带来了运输组织效率的提高,如果研究信息技术在降低交通运输碳排放的作用,这会不会是个很好的选题呢?我开始有些兴奋,觉得这个思路挺棒的,一定有创新性。
于是,我整理了交通运输碳排放方面和交通运输信息技术方面的参考文献,花了2个月的时候重新修改了开题报告,发到老田的邮箱。一周多以后,主动去问他的意见时,他的回复意见,还是否定,不适合开题。
我开始有些崩溃。否定,我接受。可我不能接受的是,他除了否定以外,没有提出任何修改意见。我隐约觉得,他可能也提不出来修改意见。他是学土木工程,偏向于运输工程,运输管理这方面他可能并不熟悉,他只是凭着感觉来否定。而且更可怕的是,他的脾气非常暴躁,很难交流。每次打电话给他,他几乎不容你来说话,而只是一味地指责批评你。
有时候你问他论文哪里不行,该怎么修改时,他话题一转,不谈论文,而是一直谈你学习态度。
“这么多年,你来找过我几次,从来不来和我交流,你这是什么学习态度呢?”
我只有一味地说好话,“田老师,之前是我不对,可现在快到学制快到期了,能不能先开下题,办个结业,留给我一个答辩和毕业的机会”
“现在知道着急了,早干嘛去了呢。”
“之前也在写,但是水平有限呢,所以不好意思找您呢?你看这次能不能先开题呢?”
“你这个开题报告达到要求呀”
“那您看怎么才能达到要求呢?我该怎么修改呢”
“你自己想想呀,这么大个人了,还是大学老师呢,你自己不会想啊”
我心中有苦难言,我想好了,你说不行,问你怎么改,你又要我自己想,我怎么遇上这样的导师呢?这样当博导,有谁不会当呢
可是现在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我没有机会跟他讲道理,只好绞尽脑汁,继续修改开题报告。可是渐渐地我又发生,作为一名无名师指导,无项目锻炼,无良好天份的三无博士生,我虽然花了很时间和心血,可是效率很低,没有对的方法,花再多的时间和努力,有可能都是无用功呢。既然老田不能指导我,我想起了以前读硕士认识的师兄毛师兄,那时候他还是副教授,现在已经副教授好几年了,现在是交通工程系的系主任。我发了开题报告给了毛师兄看,几天后,毛师兄给了回复意见,意见是基本还合理,建议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要更具体详细些,他还补了一句,一切以导师的意见为准。毛师兄的回复让我有了一些自信,于是,我把毛师兄的回复邮件截屏,发给了老田看,希望也能得到他的肯定。你看,人家交通工程系副主任都认同了,你总得给我开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