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三叔原不姓谢,姓李。谢家对他有大恩。战火纷乱的年代里,流寇四起,他的家和家人都没了。据谢老太爷回忆,遇到他的时候,不过五岁多点大,就坐在爹娘尸身边上,手里还捏着个破布娃娃。可怜的孩子身后,房子火光未熄,远处鸦叫声声,粗嘎嘶哑。
当时,谢老太爷用板车推着老妈妈,还有刚生产过的妻子和新生儿一路地逃亡。本来谢老太爷准备留两个窝头给他就离开,但谢太夫人初为人母,实在不忍心见此惨状,劝到都是可怜人,就当给孩子做个伴。谢老太爷看看襁褓中的儿子和虚弱的妻子,拗不过就顺手救了下来,一把抓起他扔到板车上。
一行人走走停停,走了两个月,最后走到了冀州荒远的米仓山这才停下来。
豫州和冀州中间千里之隔,老妈妈上了谢太夫人生产完身子虚弱,耐不住长途颠簸,还没出豫州人就没了,老妈妈上了年纪,经不住打击,也随着去了。埋葬完妻子和母亲,谢老太爷起身上路,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好好活着,把两个孩子养大成人,这也是妻子的遗愿。
泪眼中他看着两个孩子,倍觉人生艰难,如今这世上只有他们三个了。为了显得人数众多,谢老太爷给他起名谢三,自己儿子起名谢七,也算求个心理安慰。
谢老太爷一人拉扯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日子再苦他也没委屈过两个小的,谢小七有的,谢三都有。但谢三从小就懂事,知道自己的命是谢家给的,处处照拂着弟弟。再后面孩子大了,日子就好过点。两个少年手足情深,一家人齐心协力,再加上米仓镇逐渐繁荣,开起了客栈,生活也过得蒸蒸日上。
谢三和谢七都长成大人了,到了说亲的年纪,只是以前日子艰难,姑娘们都看不上眼。如今好了,这客栈才开起来的第二年,就有人给他两个说亲事。谢三心系谢家,百般推脱不愿成婚。谢老太爷规劝许久,谢三难得忤逆,死活不听。谢老太爷无奈,只得推了媒人,最终只说了谢七的婚事。
深秋,谢家敲敲打打请了新媳妇进门,客栈内外红红火火的,把秋天衬的都有些气色了。谢七新婚没多久,初冬第一场雪随夜而至。一大早谢老太爷出门采买,不小心跌了一跤,就此病倒了。谢家两兄弟夜不能寐,轮流伺候着。汤汤水水的药灌下去不少,可这人总不见好转,如此过了两个月,天更冷了。
最近,新媳妇见不得荤腥,反倒喜欢起盐泽的酸梅子来,捧着个小碗吃个不停。请了给老爷子瞧病的医生把了把脉,直接道了声恭喜~,小媳妇一脸娇羞,看来要裁布做小衣服了。医生再转头去看老爷子,最后面色凝重的出了屋子,叮嘱谢家兄弟就这一两日的光景,让他们准备一下,小媳妇的梅子碗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
老爷子这两天总提起豫州,总说把谢七他娘埋在了洛水旁的一个黄花梨树下面,可是洛水边上那么多树木,洛水又那么长。
谢老爷把三个孩子叫到屋子里,眼下都是笑意。是啊,谢家都有了第三代了。当年的两个孩子也都长大,他自觉心愿已了。老爷子一生含辛茹苦,年轻时经历战祸,背井离乡讨生活。发妻早亡,稚子尚幼,又遇上个五岁的孤苦孩子。他一辈子守着承诺,为着两个孩子左右奔走。
米仓客栈起来了,他却倒下了。
他把谢三和谢七叫到床前嘱托,两兄弟要手足同心,另外在他死后把骨灰洒在汾水河里,他要顺着河流去找早亡的妻子,带着她一起回豫州老家。
谢七和妻子见状,恸哭不已,谢三亦是悲恸难忍,但还是一一应下。老爷子这才阖目长辞,临前给小孙子留了个名字,叫谢时茂。谢老爷子希望谢氏后人能够随时间丰茂,代代繁盛。谢时茂,这个被寄予无限怜爱的孩子,命运却没那么顺畅。
谢老爷子去世后,米仓客栈在兄弟两个的齐心管理下,倒也日渐兴隆。大约在谢时茂三岁的时候,他娘说要给他生个小妹妹。
谢时茂听了很开心,他年纪小,周边的大孩子都不爱跟他玩。于是,谢时茂没事就天天围着他娘转,要小妹妹快点出来陪他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