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燕怀煜,儿子是姬永安的铁杆儿,偏姬恒还对他委以重任。
人家卫国公贺远山,兄弟子侄一大堆,个个都有功勋在身不说,就连唯一的掌上明珠,那也是赫赫有名的大楚第一高手。
和那些参加选妃宴、试图通过嫁人改变命运,父兄官阶不上不下的姑娘们不同,这些能混成姬恒心腹大臣的老油子,个个都知道贺舒宁和燕南逍的真实身份。
在某些人看来,贺舒宁或许并不符合世人对大家闺秀的普遍要求,或许他们还会觉得贺舒宁根本“配不上”卫国公府唯一千金小姐的这个身份。
但在这些老油子眼里,养一个贺舒宁这样的闺女,却是胜过养一百个在场这些所谓的“大家闺秀”。
毕竟可不是所有做人女儿的,都能在战场上以绝对不可撼动的姿态保护父母,也不是所有做人妹妹的,都能在哥嫂快要饿死的时候扛着一大车粮食从天而降,为他们解除困局,更不是所有做人姑姑的,都能在敌阵当中十进十出的搭救侄儿,直到把敌人杀得丢盔弃甲,再也不敢靠近他们。
比起那些生活在温室当中,享尽清福,只是绣个花儿、写点儿字、画两幅画、弹几下琴就觉得自己是大才女的所谓大家闺秀,能在关键时刻扛起一个家族,甚至自己就能亲手打造出一个超级大族的贺舒宁,显然更招这些经受过战火洗礼的老父亲待见。
后继有人与后继无人,只能守成与可以再进一步,期间的区别,任何一个有野心的老父亲都心知肚明,他们殚精竭虑,除了自己奋力往上爬,最想要的还是一个甚至好几个能为自己分担压力、帮着自己振兴家族的至亲晚辈。
羡慕到质壁分离的老父亲们,眼角余光全都暗搓搓瞄着正笑眯眯回答姬恒问话的燕南逍和贺舒宁。
这两人在皇帝面前那副不卑不亢、游刃有余的态度,让在场的几位老父亲再次吃了一颗酸葡萄。
等到姬恒终于不再关注燕南逍和贺舒宁,姬永安这才摸着鼻子上前给姬恒行礼问安。
姬恒对着自己儿子可就没有那么可亲可爱了,把姬永安训上两句,再把姬永平等闻讯赶来的庶出皇子多训几句,姬恒这才示意吴皇后等一众后妃继续给皇子们挑选正妃、侧妃人选。
深知姬恒不会久留的姬永平很会利用机会,赶在姬恒的其他妃子给自己儿子求恩典之前,姬永平故作害羞的凑到帝后身边,跟吴皇后说他看上了礼部侍郎刘洪泽的嫡长女。
吴皇后心思一转就明白了姬永平在打什么主意。
礼部侍郎刘洪泽的嫡长女,同时也是参知政事王弥的外孙女,在参选的这些姑娘里面,礼部侍郎刘洪泽的嫡长女已经算是身份高、有背景的一个姑娘了。
当然,吴皇后心里也很清楚,这姑娘其实并不是姬永平想要的理想妻子,他现在之所以如此迫不及待,为的也不过就是矬子里面挑将军。
“陛下以为如何?”吴皇后半点儿没有阻拦姬永平自己选妃的意思,姬恒能够把参选的姑娘,父兄的官职定在二品以下,吴皇后就已经非常感激姬恒对姬永安的“格外偏爱”了。
姬恒无所谓,反正这些姑娘的家庭背景都是他精挑细选过的,个个都充分体现出了什么叫做“不高不低”,至于他这些妃子、儿子到底选谁,姬恒则是把这事儿当成了测试儿子们野心的一道谜题。
像姬永平这种的,姬恒给他的评价就是,有野心,但是没能力,为了皇位甚至已经开始不择手段。
至于为啥说他不择手段
礼部侍郎刘洪泽的那个嫡长女,姬恒其实是见过她一次的,当初这姑娘被她外祖带到过军中一次,姬恒对她最深的印象就是黑,然后就是胖,第三则是性格差劲。
因为从小就备受宠爱,这姑娘在家里简直就是混世魔王一样让人头疼的存在,再加上长相不得人心,所以这姑娘直到十八岁了都还没有定下满意的亲事。
这次也是赶巧了,恰好姬恒想要给自己已经成年的几个庶出子挑选妻妾,这姑娘听说之后,就也闹着要来参选。
虽然她家里人都觉得她应该不会中选,但这姑娘执拗起来,十个她爹她娘也没办法让她改变主意。
于是就这样,这姑娘非常荣幸的顶着“本场最丑”的荣誉称号混进了这场名义上的“赏花宴”。
这么一个外在形象和脾气秉性都着实有些一言难尽的姑娘,居然因为身家背景,被姬永平给选成了自己正妻,饶是姬恒一向自诩更加看重女子德行,姬永平的奇特口味也还是让他有些接受不来。
说句比较接地气的,姬永平要是真娶了这么一位正妻,姬恒都担心他们两口子会给他生出一个丑孙子,从而拉低他们姬家人的平均颜值。
一念及此,姬恒又想到了他的五女儿,如今已经摇身一变成了五公主的曾经的姬五姑娘。
随着姬恒身份的前后转变,姬五姑娘非常自觉地飘了,找不着北了。
这姑娘明明连个封号都没有,迄今为止都还只是被人按照排行,称呼一句“五公主”,可她却非常有勇气、有自信的打上了卫国公嫡幼子、贺舒宁六哥贺子毓的主意。
还好姬恒头脑足够清醒,不会因为自己的这个五女儿变成了“公主”,就真把她当成货真价实的金枝玉叶。
就她那蠢到感天动地、容量约等于零的脑子,以及她那到现在也还没有改掉的小家子气做派,姬恒可不想把她赐给自己的老搭档做儿媳——他不想和这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老兄弟因为儿女亲事反目成仇!
身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心胸,丝毫没有鸟尽弓藏意思的有道明君,姬恒表示,在他心里什么也比不过让大楚繁荣昌盛来的重要。
不省心的蠢货公主神马的,姬恒已经打算好让她多吃点儿亏,长长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