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回沙发上,视线投向到茶几上的那本书。注意到我的目光,沐屿森问我:
“物理方面专业书,你感兴趣?”
“你是在研究超导吗?”我问。
“是,准确说是高温超导。不过这里的常温是我们所说的室温,如何成功制成室温下的陶瓷超导体。”
“感觉很厉害的样子。”我看着那本厚的像个小字典的书感叹着说。
“超导转变温度也不断攀升,从最初的几K到目前一百多K,不断向室温靠近。我们总是希望将其变得更向前一步。”
“‘伟大的科学者在实验室里的生活,是对物体和对周围一切的执着地斗争。’对吧?”
我说出了他接受采访时,杂志上说出的话。他低头笑了笑说:
“那是我前两年最喜欢的一句话,但是现在如果有一本杂志重新采访,我会说‘科学家的天职叫我们应当继续奋斗,彻底揭示自然界的奥秘,掌握这些奥秘以便能在将来造福人类。‘但我却不是那个科学家,我只是一个在探索科学路上的孩子。”
他谈起自己实验上面的心路历程,整个人和课堂上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
课堂上的他站得挺拔,讲课很少用到讲台桌,总是一手拿着书,另一只手握着粉笔,到了关键的地方就走到黑板上,潇潇洒洒地写上几笔。现在想来,应该和他从事物理研究工作养成的习惯有关。
他告诉我,最近的消息表明,德国马普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借助短波红外激光脉冲的帮助,成功制成室温下的陶瓷超导体——尽管其维持的时间仅有百万分之几微秒。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突破。
我看着现在的沐屿森,他坐在沙发的一角,整个人虽然松弛且轻松,但是说起话来眼睛里目光变得明亮动人。
心里总感觉有什么被点亮了,我看着他目光炯炯地说:
“你会成功的,沐老师。”
听到我的话,他笑着说:“你对我的信心倒是很大。”
“你一定会成功。我小的时候一直和我姑父姑姑住在一起。”怕他听不明白我解释说:
“我小的时候,我姑姑身体一直都不好,所以那时候我爷爷奶奶就决定让我干脆过继给他们俩,然后我爸妈再生一个。”
思绪好像飘到很远,又到了三岁时候他们当着我的面在饭桌子上说这些话的时候,印象中那是一顿丰盛的家宴,桌子的正中央放着的是那道酸菜鱼。
“那时候,全家都商量的差不多了,我姑夫却拒绝了过继。他当时在饭桌上说的话我到现在都还记得,他说’蒋童这孩子我们俩都喜欢得紧,但是孩子大了她也有自己的想法。‘然后走到我身边,弯下腰问我愿不愿意跟他走。我只记得我说了三个字’不过继‘,这件事就再也没提过。后来我只记得自己基本就在他们家生活下去,但是我姑父好像永远都是他在一张小书桌上伏案工作的样子。”
我压在心里的回忆开始说起,就像被打开了话匣子。当我说完这一长段,幡然醒悟后,不好意思看着对方,但是发现沐屿森正认真地看着我。
“他也是科研工作者?”他问。
“嗯,搞航天工程的。但是后来他去世了,就在他的那个工作的小书桌上。”
我悄悄看了一眼沐屿森,发现他正在目不转睛的看着我。
“是工作太劳累突发心脏问题猝死了。”我说。
“有一个问题他最后也没能解决,那应该是他最大的遗憾。但是,那天我看到新闻了,纳米技术的突破,而我认为,你在做的事情,就是让这个问题有希望了。”
那一夜我们好像聊了很久,说了很多。直到后来指针已经到了晚上三点,他对我说:
“休息去吧,很晚了。”我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卧室,最后我说:
“沐老师,你也去卧室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