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青史留名 > 第三十三章 胡琴

第三十三章 胡琴(1 / 1)

就在莲花棚封神演义评书节目火爆了一个多星期后,同一个瓦舍的另外三个勾栏,也开始有人讲起了封神演义评书。

不用说,在这几个勾栏讲封神演义评书的人正是张青峰的三个师兄。

大师兄和二师兄都有自己的勾栏,只有三师兄是最近才加入的。

宋朝的勾栏,就是后世的剧院,在这个年代,想要进勾栏表演节目是非常困难的。

自身才艺和人脉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师兄二师兄之所以能进勾栏表演,除了自己的本事之外,主要还是有赵老先生这个在勾栏瓦舍积累了一辈子人脉的老师。

在南宋,民间艺人非常之多,在临安,更是艺人扎堆的地方,一百个艺人,能够在勾栏表演的也就一两个。

大多数艺人,要么是街头卖艺,要么找个茶馆之类的地方卖艺。

还有比较高级点的,就是成为大户人家养的艺人,专门给大户人家表演节目。

勾栏瓦舍毕竟是普通百姓去的地方,属于下九流的,上层社会的权贵是不屑去勾栏瓦舍的。

而他们想要看戏听评书怎么办?

很简单,自己蓄养艺人,特别是有才艺的女艺人,在这个时代叫艺伎,会唱歌跳舞,更是受到权贵们的喜欢。

在临安,很多底层老百姓家里生女儿,都会奉为掌上明珠,并且从小培养才艺,长大后好送入权贵人家家中当艺人,这样一来,整个家庭的生活都能因此而彻底改变。

如果有权贵力捧的话,更是有机会成为宫廷艺人,专门为宫廷中的贵人表演才艺,这样一来,他们地位就不是普通艺人能够相比的了。

但要论最有才华艺人哪里最多,无疑还是勾栏瓦舍中,虽然这些顶尖的艺人也只是一小撮,但比起皇宫中最顶级的艺人不遑多让的。

勾栏瓦舍,都是是资本家建立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赚钱,采取了残酷的淘汰制度,没有才艺的艺人,或者是不能给勾栏赚钱的艺人,在这里根本站不住脚。

反过来说,能够在勾栏瓦舍站得住脚的艺人,无一不是艺人中最顶级的存在,最少也是能够给勾栏赚钱的艺人。

只有能够给勾栏赚钱的艺人,才会受到勾栏的热捧。

就比如现在的赵老爷子,他一天两场评书都是爆满,如果不是考虑到他的年纪大了,没有那个精力,勾栏方面恨不得让他从早讲到晚。

不过,一个大勾栏,也并不是完全追求利益,评书只是勾栏的其中一项节目,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其类型的他节目。

很多大勾栏,都养着各种各样的艺人,绝对不会因为评书火了就一天到晚全部说评书,这样虽然短时间能赚一些钱,但是长期来说对勾栏的发展是绝对不利的。

这也是为什么莲花棚只能眼睁睁看着赵老先生的几个徒弟其他勾栏评书封神演义的原因。

既然你莲花棚不能提供那么多评书的机会,那我们去别的勾栏你也没话说。

随着张青峰的师傅和几个师兄在几家勾栏评书后,封神演义的就更加火爆了。

到现在,已经不是莲花棚所在的中瓦子知道封神演义的大名,在其他地区,更是有无数人慕名而来,专门来见识一下被人差点捧上天的封神演义。

这也使得正在讲评书的几家勾栏出现了场场火爆的场景。

这样的场景,往往只有在重大节日的时候才能看到。

无数人慕名而来,也为中瓦的其他勾栏带来了很多人气,抵消了有封神演义评书时其他勾栏那上座率惨淡的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快,张青峰这个才学了半个月不到的新手,也在中瓦的一家勾栏找到了工作。

现在的情况是只要会讲评书,并且有封神演义评书稿子的艺人,很多勾栏是抢着要。

张青峰作为封神演义的作者,他自然是有稿子的,他也是被几家勾栏抢着要。

最后,张青峰选择了一家叫做《茶园棚》,能够容纳五百人的勾栏。

他的评书时间被安排在了白天,差不多每天两场,晚上的时候他才有时间写稿子。

张青峰没有想到的是,他第一天讲评书,五百座的茶园棚就被观众坐满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买了站票,可以说是爆满。

其实张青峰也知道,这并不是他有多么大的号召力,而是因为封神演义评书最近太火爆了,很多人想要听封神演义评书而不可得。

很多人看到茶园棚挂上了《封神演义》评书节目的招子,第一时间就买了票。

张青峰讲评书,比起赵老先生和他的几个师兄还是有些差距,不过就算是这样,他讲的评书也是受到了很多听众的追捧。

每次他讲评书,台下的观众也没少打赏。

张青峰讲评书,每场的工钱四百钱,观众打赏也差不多能得到三四百钱左右。

加上老先生和几个师兄每天给的差不多一贯钱,张青峰发现自己一天竟然能赚接近三贯钱,这可真是意外之喜。

不只是张青峰每天赚那么多钱,赵老先生在莲花棚讲评书,每天最少都能赚七八贯,比张青峰可多多了。

他的几个师兄每天在几家勾栏赚的也不少,就没有少于两贯钱的。

从这一点来看,他们所有人都得感谢张青峰,没有张青峰的封神演义,他们根本就别想赚那么多钱。

就以大师兄田志为例子,他以前在他落在的勾栏,一天是一场评书,一场评书的工钱是三百文,加上打赏的也不会超过四百文。

而现在,他讲封神演义评书,从每天一场变成了每天两场,而且每一场的上座率都是爆满。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工钱也涨了一倍,还有打赏的分成,一天下来两贯多是稳稳的,赚的钱足足比以前翻了好几倍。

虽然他们讲评书赚的多,但是勾栏方面赚的更多,如果勾栏天天都是这样爆满,勾栏的东家一年最少都能赚一两万贯。

当然天天爆满是不可能的,观众就这么多,别家勾栏也会竞争。

“柳大爷,你们班子还要人不?”

这天,张青峰缠着柳大爷问道。

被他称为柳大爷的,正是一个戏班子的班头。

“杨三郎,你讲评书赚那么多钱,怎么还看得上我这赚辛苦钱的戏班子啊。”柳老头笑着朝张青峰说。

柳老头手下十几个人,虽然每天都能赚一些钱,但是这么多人分下来一个人也拿不到多少。

比起张青峰一天最少赚两贯可少多了。

“怎么会看不上,我还年轻,准备多学一些东西呢,一辈子光说评书多无聊啊!”

张青峰朝柳老头说道:“要不你让大娘子教我胡琴吧,我愿意交学费。”

大娘子,是柳老头的女儿,已经结婚生子,女儿女婿都在他的班子里讨生活。

柳老头的女儿拉的一手好胡琴,这是张青的想要的。

胡琴,在宋朝书名叫奚琴,老百姓叫胡琴,后世叫二胡。

虽然张青峰穿越来之前已经用学习卡学到了李春教授的二胡技能。

但他现在的身份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宋朝少年,作为一个有根有底的人,他想要把些这个技能表现在人前,总得找一个老师吧,虽然这只是一个形式上的,只为了给他的技能一个出处。

最新小说: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我在大唐是传奇 天空中一朵云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皇叔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这个暴君,我养的!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