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本次洗尘的,除昆仑本派他们以外,更有少林派的老僧五、六人,各自带领着十几名本寺的次代、下代弟子,俱各面带笑容,宛然夹道欢迎。
少林寺目前是以“自非大乘”排行辈分。自字辈的都是上代老僧,辈分崇高,俱都是身着大红袈裟,担当各殿堂主事之司。
非字辈的则是当代弟子,正值壮岁,一律的身穿灰色缁衣,颇有些和尚的法相。
大字辈的却是再传弟子,多以青黑色直裰为主要服饰。他们都是非字门传人,自字号徒孙,尚且年纪轻轻,血气方刚,因此一个个颇显得精力旺盛,敢打敢拼。
至于乘字辈,已经要算是少林班辈排行本轮以降的末等弟子了,数量尚且不多,且大部分还只是些未成年的小沙弥、小头陀。
因未能持俱足戒,他们平时主要从事一些譬如端茶送水、持笤洒扫的工作。基本上还都没有什么战斗力。
这些前来迎接丘无源的众少林派各人,自发地按照辈分,依次排列整齐。
众僧之中,最为当先的那一个,当然是少林方丈住持自安禅师。
在他的身后,则是各院的同自字辈主持大师。其中有戒律院首座自安大师、刑罚院主持自深大师,知客院首座自然大师以及经藏院的住持自若大师等。
而众心捧月的方丈大师自在禅师,则手持锡杖,慈眉善目、宝相庄严。
他率先迎上前来,和丘无源各持各家礼数,相互问好寒暄之后,丘无源又同自深、自安、自然、自若等诸位大师见面招呼喧哗了数句套话,方才腾出身来,去和昆仑本派的同门见面。
等到长辈叙话完毕以后,苍鹰、虎子、白鹭等后辈弟子方才得以前来向师尊问安道好。如此这般一番类似接见仪式完毕,众人相偕走进了千年古刹少林寺。
待进入寺内,自在禅师等少林长者们请,当即以无渰子道长为首的昆仑众道长,都进入到知客院中会话续茶。
又吩咐非因、非果等几名二代弟子好生看茶,招呼虎子、胡不畏、血龙、苍鹰、白鹭等江湖朋友、昆仑弟子各人。
那非因、非果等僧人领命,将苍鹰白鹭、虎子血龙等人都带到了偏厅之中歇息。众人久别重逢,自然谈兴甚浓,各话近况、莫衷一是。
在与话的诸各事项之中,大家最为关心的,却还是丘无源天目山会战高阳常胜战事。
血龙自然打起精神,侃侃而谈,将自己那日亲眼所见尽量详实地述说了一遍。虎子等人听后,各种击节扼腕,不一而足,但总体自然都是唏嘘不已,为高阳常胜陨落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
说道完这些以后,貂儿却又问起凌仙慈怎么竟没有同去同归,一起回来。
血龙闻言神情一黯,当下也将凌仙慈突然不告而别的事情,择要叙讲了一遍。
苍鹰白鹭听后,不觉微微摇头。小菊和貂儿则忍不住出言埋怨了血龙几句。
然后,她们又去静看着那异族女子香木,虽未明言,眉眼间却显然都带有些不满含忿的神色。
但是香木脸上却始终淡淡带笑,向这当面没好声气、不甩好脸子给自己的小姐妹不停地传达着亲热、温驯、和善的信息。
貂儿、小菊两个于是也不好一再存心故意地去给她摆臭脸,所以偶尔间也礼貌性质地对她报以一笑。
这样一来,她们准备冲血龙和香木对凌仙慈走失事件的问责,就这样被轻轻揭过去了。
接着,血龙却向虎子问起其日前武当一行的情形如何。虎子选择性地总其大要,给他简略地讲述了一通。
然后血龙又问起掌门师叔等人,都是何时赶来嵩山的。虎子等人则回说方到不久。至于其余各种话题,云云曰曰、不一而足,就此略过不表。
众人热议即罢,又去外面等候师长。终于等到无渰子道长、丘无源等人从知客院里出来,虎子等人忙又迎上前去见礼。
给汇报一些情况,相与也说起一些最近的相关江湖态势。至此方知少林寺在数日之后,又将迎来大罗天的新一波挑衅。这次的对决,只怕要比那日的场面要更为重大。
因为上一回大罗天挑战少林,只是派出了物华、人杰、断金三堂的堂主,让他们各自带了十余名下属,显然只是刺探虚实、投石问路而已。
在那一场三战决胜负的较量之中,物华堂主刘辰广败落于伏魔殿住持大师自承掌下。人杰堂主张秩爻出战,则输给了自安大师的一指禅功。
只有那断金堂主詹庚皓,则以微小的差距,险胜了自深大师。大罗天三战两输,是以当即退去。
但再后来不数日,其又送来战书,并约定了新的日期,要与少林派重战嵩阳院。
但是关于彼此间以何为准勘定胜败,大罗天方面却并未在战檄叙文当中写明。然而卷土重来,扫荡少林派的图谋,实不啻昭然若揭!
算算檄文约战的日期,距离今日已经不过十来天了。因为这事,少林派和昆仑派火速联合,并立刻开始厉马秣兵、严阵以待,蓄精养锐、准备迎敌。
获悉确切消息之后,虎子、血龙、胡不畏等人却觉得这等被动挨打,以防守应对的局面并非长久之计。他们更关心我方究竟要等到何时,方才能攻守易位,主动出击,全面向大罗天发起攻打,乃至歼灭邪党。
无渰子道长听后只淡淡一笑,说道十日之后的大战过后,少林武当昆仑三大派以及聚集于嵩山的所有武林群雄,将会有一场盛会。并将于届时正式商定发动总攻的明细步骤,以及相关策略。
所以,目下大家最重要的,就是积极备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让他们这干小年轻暂且耐心等待,稍安勿躁。
听完掌门师叔的说话,意思是武当派也将在十日之后与会少林,虎子不禁想起了当日和白鹭在武当山下,所意外邂逅的那两名年老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