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没有一整晚的时间耗在这里。 岳骏德滔滔不绝向我灌输着在陛下立储这件事上我能起到的作用,而我多少有些心不在焉。 作为一个外臣,谁当太子对我来说似乎都没什么不同,我来秦国的目的是代表格兰德国的威廉国王向秦国放贷,然后带一个质子回去,我的使命就算完成了。虽说秦国现在的皇后是我名义上的姐姐,但我与她并无血缘关系,又相隔十数载未见,而我也早已下定决心,一生功业抱负都将在格兰德国的土地上实现,因此秦帝国的政治局势对我而言是很遥远又不切身的事情,即便我扶植了卫皇后的儿子公子澈上位,等到他继位的那一日对我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舅舅有几分感情,大概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吧。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别人做不到,我做不到,但你能做到!” 岳骏德还是没有放弃游说我。 做不做得到,我都根本懒得去尝试。我端起面前的酒,一饮而尽。 岳骏德的夫人景阳公主和卫皇后一样都是我名义上的姐姐,我们姐弟三人相互间都没有血缘关系,是已故的宣宗陛下收养了我们。宣宗陛下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皇室和贵族的婚姻必须要实现政治利益的最大化”,于是她把我的两个姐姐一个嫁给了陛下,另一个嫁给了太傅岳谊的独子,陛下的伴读岳骏德。 岳谊当年把自己的儿子送给太子做伴读,而岳骏德现在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又分别放在两位公子身边做伴读,敏锐而又积极的政治投机意识在岳家一脉相承,以为无论把宝押在哪一边都能稳赢。他们太低估赢骢了。 赢骢,继位时还是个少年天子,大婚后才正式亲政,一年的时间内就把宣宗摄政时的故旧和朋党全部荡平,平静温和的外表下是任谁都无法完全看透的城府,岳骏德想干这种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的事情,还要拉我一起入伙,谋图不到利益的事情,我何必掺和呢? 我在静静思忖离席的借口,晚些时候我在贞芙苑还约了人。 “攻略他、说服他、让他为你所用。” 岳骏德一锤定音,总算说出了他今晚邀我来泽芝馆喝酒的真实用意——拉拢与我同为少傅的杜栩,利用他对两位公子的评价影响赢骢的决定,达到立公子澈为太子、送公子净做质子的目的。岳骏德的言下之意,赢骢仿佛很信任杜栩,对此,我持保留意见。 高处云端的帝王不会相信任何人,否则他就不会到达云端。 汝江阁的门突然被拉开,身穿青袍的杜栩站在门口,看上去有些尴尬和不知所措,他应是没料到我也在此处,因此踯躅两难,倒是岳骏德热情地挥手将他迎进来,并且故意让他坐在我的身边。 杜栩与我同为少傅,共同教授公子澈、公子净、长公主婵羽和他们各自的伴读。他刚过弱冠之龄,身形矫健,气质飘逸,一袭青袍衬的他身形如苍松修竹,发髻上一顶青玉冠让他看上去带着布衣贵族的高华气度,宛如游荡在俗世凡尘中的谪仙。 “我听说二位先生最近有些误会,”岳骏德举杯,“你们一个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弟弟,一个是我亲自访贤请来的先生,让我出面来做一个和事佬,干了这一杯,没什么过不去的事情,都在酒里了。” “温纳特先生,鄙人给您赔罪了。”杜栩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将杯盏倒置以示诚意。 杜栩看上去微微有些尴尬,我从他不自然的表情看出他来之前也不知道我在这里。这一阵我因他弄坏了马赫沙拉送给我的书对他一直没有好脸色,他事后反反复复来道歉,我都刻意回避了。因为我不想解释。 回忆马赫沙拉令我心痛。而因为书的事情,每当见到杜栩,我总不由自主地想起马赫沙拉。此时他又出现,偏偏是在今天,我的胸口突然堵得难受,便站起身向门外走去。但却被固执的岳骏德拦下来又按回坐榻上,他故作轻松地让我和杜栩今晚在此好好尽兴,账单他来付,说完便向杜栩告辞,离开前扶着推拉门对着我一通挤眉弄眼,暗示我最好趁今晚就把杜栩拉到公子澈的船上来。 可真是没意思透了,我只能一杯接一杯地喝酒。 其实我并不是在生杜栩的气,或者说因他弄坏书我生的气早就消了。 我只是……我只是……我只是无法原谅自己。 我固执地认为原谅杜栩意味着我对马赫沙拉的背叛。 马赫沙拉是我在格兰德的诺克斯瑞奇公学认识的第一个人。那时我十一岁,以为自己是个大人,其实是个孩子,从秦国乘船,在海上度过了长达八个月的颠簸后来到了格兰德国,风暴、晕船和呕吐使我瘦的不成人形,因此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更小一些。十九岁的马赫沙拉当时刚刚完成自己在诺克斯瑞奇公学的八年基础教育,他志向当一名学者,便主动放弃了院长引荐的元老院秘书的职位,留在学院继续深造,同时担任低年级生的舍监。 彼时我的格兰德语仅局限于能听懂日常对话,能说出口的只有有限的几个单词和短语,面对如山一样的课业十分吃力,哪怕在图书馆和公共休息室花费数个小时依然不得要领,一直是马赫沙拉在指导我,鼓励并引领我度过初到格兰德国的岁月。 马赫沙拉全名胡安·马赫沙拉·阿里,阿里家族是阿非利加联盟诸国世袭的大贵族,马赫沙拉和其弟雷米·唐·阿里也是第一批远赴西境格兰德国留学的阿非利加贵族子弟。马赫沙拉天生带有太阳神一般的光芒和荣耀,他总是充满激情和活力,在学院里读书和体育兼优,被所有的教授和同学认为前程远大。在我十六岁生日时将他多年来整理的各门学科的笔记汇总成书送给我当做礼物(就是被杜栩打坏的那一本),书里记录着他所有的课堂笔记和读书心得。我是个无父无母、甚至不知自己的血统该归属于华夏还是格兰德的混血人,那是我第一次收到如此用心的礼物,自此奉若珍宝,在我此后的多年学习里,又不断把我的理解补充进去,集腋成裘,终成厚厚一本。 哪怕是在马赫沙拉离开的时候,我都坚持了下来,因为他的精神和意志已经深深埋在这本书里,会和我永远在一起。 直到杜栩把它们打散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