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义哲送走了热福礼和宝海等人,正往回走,却看到英国公使威妥玛和几个人迎面走了过来。
现年57岁的威妥玛中等身材,面容瘦削,长眉高鼻,一双眼睛如同鹰隼一般,下巴光光,但两鬓却留着两团浓密的胡子,他的脸平时总是板板的,一望之下,会让人心生畏惧之意。
正如外貌所表现出的那样,威妥玛可以说是一个很强势的人。威妥玛1818年出生,曾在剑桥大学读书,1838年加入英国陆军,1841年随英军侵华,参加第一次鸦片战争。曾任英军驻华使馆参赞、英国驻华公使等职。1843年任香港英国殖民当局翻译。1847年退伍,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署汉文副使。1853年任英国驻上海副领事。1854年英、法、美三国取得上海海关控制权后,被委任为上海海关第一任外国税务司,次年辞职。1855年任驻华公使馆汉文正使。1858年任英国全权专使额尔金的翻译,参与中英《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活动。1861年任英国驻华使馆参赞,并于1871年升任驻华公使。威妥玛在处理外交事务时,充分体现出了大英帝国的强横和傲慢,中国方面凡是和他打过交道的官员,对他的印象都不是很好。
不过作为发明了“威妥玛拼音”的中国通,威妥玛对促进中国和英国在文化方面的交流还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此次日本侵略台湾,威妥玛虽然早就从英国驻日本公使额尔金那里得知了消息,可能是出于对中法关系亲密的嫉妒,他并没有及时通报中国方面,但在战争爆发之后,他并没有选择支持日本,而是采取了旁观的态度,并且在日本方面向英国求助的时候。威妥玛明确的表示不支持日本经略台湾。当然他同时也表示,如果日本向朝鲜发展,英国一定支持。
威妥玛注意到了林义哲是在送法国公使一行,他的眼中不自觉的闪过一丝怪异的光芒。
“您好!威妥玛先生。”林义哲注意到了威妥玛目光中的异样,但表面上还是一脸笑容的向他用英语打了个招呼。
“您好!林!”威妥玛也微笑着点了点头。
林义哲忽然注意到了威妥玛的身边不见了他经常带着的那位大个子卷头发翻译马嘉理,想起了一件事来,故意笑着问道,“您的翻译马嘉理先生还没有回来?”
听到林义哲的问话,威妥玛的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他笑了笑。答道:“马嘉理先生非常喜欢旅游,这一次他打算去云南‘游历’一段时间,也许现在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威妥玛感觉到林义哲看着马嘉理的神色有些不同寻常,知道他因为马嘉理的事起了疑心,是以没等林义哲发问,便立刻解释了起来,并且着重强调了马嘉理去云南的目的是“游历”。
听到威妥玛一个劲的强调马嘉理去云南是“游历”,林义哲禁不住在心里冷笑了一声。
作为一个熟知历史的穿越者,林义哲当然知道马嘉理去云南是要做什么!
云南的回民举事者失败后。英国在印度和缅甸的殖民当局立即倡议组织新的探路队,再一次从曼德勒北上探测滇缅陆路交通。他们还要求英国驻华公使派一名通晓汉语、熟悉中国情况的官员前来缅甸陪伴探路队入中国。于是北京的英国使馆便向总理衙门索取“三、四名官员”从缅甸进云南边境前来“游历”的护照;总理衙门虽力言边境地方不靖,但还是答应了使馆的请求。威妥玛随即选择马嘉理为翻译前往云南迎接英国探路队,这个探路队由柏郎(h.a.browne)率领。
护照骗到手之后。马嘉理便从上海动身,经汉口、湖南、贵州、云南,历时数月,于1875年1月17日到达八莫。与两天前经曼德勒来到八莫的柏郎等会齐。二月初,探路队离八莫向中国边境进发。这个挂着“游历”招牌的探路队并不单纯只有“三、四名官员”,而是除了正式官员之外。还有印度所派的全副武装的兵士“护送”,全队实际上是一支将近200人的军队。经过长期战乱之后的云南边地居民,对于这支英国的侵略队伍,自然发生很大的疑惧。2月21日当英国探险队进入蛮允地区时,受到当地军民的阻止,骄横的马嘉理开枪打死了一名中国人,结果遭到中国军民的打击,和和几名随行的中国人一同被杀,柏郎也在中途被阻,不敢继续前进,立即返回八莫。马嘉理被杀和柏郎等被阻一般称为“马嘉理事件”、“云南事件”或所谓“滇案”。
马嘉理之所以被杀,英国首先应该责怪自己,因为如果不是它想借开辟滇缅商路而侵入云南,这个事件是决不会发生的。但英国却要利用这个事件向中国进行讹诈。由于中国当时的“海防”“塞防”都感棘手,英国便有意地乘机把马嘉理事件扩大,马嘉理被杀和柏郎等退回八莫,使英国探测滇缅陆路交通的计划暂时受到挫折。但是它无意就此放弃那种图谋,英国外交大臣德比在得知事件的初步报告后,即训令威妥玛要求清政府作详细的调查,并嘱咐他在筹划进一步应采取的步骤时必须“牢记印度政府派柏郎上校率领探测队去云南的目的”。威妥玛随后正式向总理衙门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构成了英国当时借口滇案而实行讹诈的基础,在此后整整一年半的交涉过程中,威妥玛力图实现这些广泛的侵华要求。他用尽一切威逼手段,不断把各项要求扩大和具体化。
威妥玛从一开始就马嘉理事件同清朝政府进行交涉的时候起,就实行武力恫吓。他原来同有些国家的公使一起在中国与西班牙关于“古巴华工”问题的谈判中担任调停的角色,此时作为对中国实行要挟的手段,总理衙门在得知滇案的消息后,即向威妥玛表示将从速通知云南当局进行调查。上谕更严令云贵总督岑毓英“迅将此案确查究办”。对于英方的六项无理要求,清政府开始则表示断然拒绝。威妥玛着重索取护照以便英国派员去云南观审以及再从印度派人入滇调查,并威胁说:如果得不到这些护照。他就与中国断绝外交关系。清朝政府不得不退让,如数发给护照,英国从此取得对内地涉及英人案件的调查与审讯的干预权。
威妥玛收到他所索取的护照后,以“仍须亲到上海以便派员”去滇为名,于四月三日离京去沪。他的目的是:一方面利用上海的通讯便利(当时只有上海可与伦敦通电报)尽速向本国政府进献贯彻侵华要求的方策,另方面准备邀柏郎来华亲自向他报告关于滇案的情节。清政府时命湖广总督李瀚章为钦差大臣前往查办滇案。威妥玛这时并不派人去云南,却令参赞格维讷去湖北面见李瀚章。李瀚章在谈话中说,他奉命只查办马嘉理被杀,不调查柏郎被阻,这个表示成了英国侵略者“证明”清政府无诚意彻底解决滇案的口实。威妥玛抓住这一借口。又带着他同柏郎会面后编制出来的滇案情节,在7月底由上海北上,企图重新向清政府威吓。还在5月初,他已向英国政府强调说:“不论我们怎样说和怎样做,中国政府都决不可能首先发动敌对行动。”这无异是说:英国尽可百般威吓,清朝政府是不会坚决反抗的。这种估计支配了威妥玛在滇案中的全部活动。
威妥玛来天津前,先派中文秘书梅辉立去北京质问李瀚章的使命。他本人于八月初到天津后,在李鸿章面前大肆诋毁总理衙门,说“非先换总署几个人不可”。他表示愿意与李鸿章商办。随后在天津提出各种要求,其中包括:在通商口岸撤去厘卡;内地多开商埠;清政府负责护送格维讷到云南边境甚至到八莫,印度再派人来滇时亦须负责护送;派“一二品实任大员”亲往英国对滇案表示歉意;此使臣赴英途中应经过印度,与印度当局商议滇缅通商办法;朝廷应降旨责问岑毓英等对滇案失察;遣使及责问岑毓英等谕旨须明发并在《京报》上公布;在这些谕旨中。凡遇“英国”二字,必须抬写,“如不抬写,即为轻慢英国”等等。大大扩充了三月间所提出的六条的内容。这些要求,首先着眼于扩大英国在华的实际利益,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威妥玛才竭力设法打击清统治者的威信与封建体制,所谓“英国”抬写、公开责问封疆大吏、明降谕旨等要求,都表现了英国侵略者的这种图谋。威妥玛自称已掌握了滇案的详细材料,在与李鸿章谈判中一再以撤使、绝交、用武力相威胁,坚持全部满足他的各个条件。
威妥玛在半年多的对华胁迫中,一直把其他各国的公使撇在一旁。在滇案的交涉过程中,英国同其他欧美侵略者间在对华外交上产生了疏远,英国政府曾考虑联合日本以挟制中国,威妥玛自恃英国自己有足够的力量使清朝政府屈服。而滇案的发生,正值中国西北和东南边境感受威胁的时候,清朝政府在处理伊犁及台湾事件上的教训记忆犹新,为了预防西南边患的发生,清朝政府不得已答应了英国的“抚恤、赔款、惩凶、遣使道歉、增开口岸”等条件,是为后来的《烟台条约》。
而威妥玛也因《烟台条约》的达成,成为了英国的大功臣!
但是现在,《烟台条约》已经永远不可能出现了!
想到自己为了对付威妥玛,早早的给他挖下了大坑,林义哲不由得暗暗好笑。
“坑都已经挖好了,就等着你跳进来了!”
“我代表女王陛下和我国政府刚刚向贵国的郭嵩焘大臣递交了国书,表示对贵国大皇帝陛下的去世的深切哀悼。”威妥玛并不知道林义哲在心里说的这番话,而是告诉了他此行的目的。
“非常感谢女王陛下和贵国政府的慰问。”林义哲和他客气了一句。
“对了,我访问贵国的时候,曾向贵国女王陛下提出过在两国尚未缔结新的贸易协定之前,不要组织对我国未开化地区的任何形式的探险,不寻求新的通商路线。女王陛下曾向我做出了保证。”林义哲不动声色的将话题又拉回到了马嘉理的身上,“我想提请威妥玛先生注意。并最好提醒马嘉理先生一下,不要借着‘游历’的名义,进行所谓的探险活动。”
“女王陛下的保证,是对我们的行为的最为有力的约束。我向您保证,林先生,绝对不会有那样的事发生。”威妥玛听出了林义哲话里似有警告的意味,立刻信誓旦旦的回答道,“我向您保证,马嘉理先生去云南,只是游历。没有任何其它的目地,和他随行的也只有三四个人,都向贵国政府申领了护照。这只是一支小小的游历队伍,没有能力进行探险活动的。”
听到威妥玛的保证,林义哲禁不住在心里大笑起来。
威妥玛先生,你可真会说瞎话啊!
林义哲当然知道,从印度出发的柏郎率领的队伍,光测绘人员就有15人!而且护卫他们的,是150名全副武装的英军士兵!
“那么。我衷心祝愿马嘉理先生游历愉快!”林义哲不动声色的说道。
他知道,自己已经永远不可能再见到马嘉理了。
而威妥玛,也不会在中国呆得太久了!
“谢谢。”威妥玛微微一躬,随即告辞。林义哲目送着趾高气扬的威妥玛一行人的远去。嘴角现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冷笑。
办完了一天的公事,林义哲回到自己在贤良寺的寓所,亲信仆人林福便上前,小声的和他说道:“老爷。李二总管派人过来捎了话,说那个事儿,刘大总管已经按大人的意思递上了话。皇太后已经就这么定下来了。”
林义哲点了点头,“大事定矣!”
差不多与此同时,在紫禁城的长春宫,慈禧太后正和恭亲王说着林义哲请刘诚印暗中传递给慈禧太后的那个保住皇后的孩子的办法。
“六爷,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你也就不必推辞了。”慈禧太后微微瞥了侍立于一旁的刘诚印一眼,微笑着对恭亲王奕忻说道,“若皇天护佑,生的是男孩,六爷便后继有人了。”
“奴才谢皇太后恩典!”恭亲王一时间泪流满面,离了座匍匐在地,颤声说道。
“六爷不必多礼,快起来罢。”慈禧太后说道,“刘诚印,扶六爷起来。”
刘诚印应了一声,赶紧上前,扶起了恭亲王。
“这事儿切不可走漏了消息。”慈禧太后看着感激涕零的恭亲王,提醒他道,“六爷知道这当中的利害,我就不多唠叨了。”
“奴才明白!请皇太后放心!此事就烂在臣的肚子里!”恭亲王惶恐道。
“这个事儿就先到此为止。”慈禧太后看了看侍候在暖阁外面的宫女太监们,对恭亲王说道,“林义哲上奏请求成立海军衙门,统管全国海军事务,这事儿你怎么看?”
“回皇太后的话,林义哲此议甚好。”恭亲王冷不防慈禧太后将话题转到了海军方面,不由得一愣,但他脑子反应快,立刻回答道,“西国为使海军统一事权,战守如意,皆设有海军衙门,我国沿海各省虽有水师,但各为一处,临战不能联为一体,若能设立海军衙门,统一整合,则不但能资战守,又可免藩镇之虞。”
“六爷说的好。”慈禧太后听了恭亲王的话,眼中闪过赞许之色。
她已然从恭亲王的回答当中知道,恭亲王是绝无成为“多尔衮第二”的可能了!
“这藩镇之虞,最是可虑。林义哲能做如此想,真是一片公心,出于至诚,不愧为林文忠公之后。而林义哲久历船政,又同日本见过仗,对海务最为稔熟,莫不如海署成立之后,以林义哲帮办海防事务为好。”恭亲王当然明白慈禧太后的心意,适当的夸赞了林义哲几句,不但等于保荐了林义哲,也间接的向慈禧太后表明了心迹。
“六爷说的是。”慈禧太后点了点头,说道,“不过,林义哲虽然熟悉船政海务,但毕竟资历尚浅,我怕他镇不住场子,海署统管全国海防,需得有重臣把持才是,所以这海军衙门,我打算要七爷前来坐镇,六爷觉着如何?”
“皇太后圣明!奴才也觉着,海军衙门,非醇王坐镇不可!”恭亲王赶紧表态道。
他当然明白,慈禧太后要醇亲王坐镇海军衙门的用意何在。(未完待续。。)
ps: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