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中后院的宝光塔前,种着两株高大的银杏,相传已经活了数百年,是由当年燮羽的开国之君亲手种下,经历战火硝烟,如今依旧枝繁叶茂。
慕容苏站在树下,远远的看到方丈照玉大师正带着数位小沙弥离开讲经堂,想必是上午的功课已经完成,正是用午斋的时候。
他拂去衣上浮尘,走到讲经堂前。正听到半掩的门户里传出细细的说话声。
“那位太后身边的女官姐姐都送了些什么来?哎宫里规矩好多,记都记不住。月影,你那个时候也是这样吗?”
他听出这是那位即将成为二嫂的朱姑娘,不禁起了好奇之心,在门口停住了脚步。
“是,我也是一样。”月影的声音,听起来却有些疲倦。
“真难为你啦。我呢,反正以后是嫁到乡下地方,一概礼仪简省,你却还要留在京城陪着一个不喜欢的人,闷也闷死了。”
慕容苏微微皱眉,却听到里头淡淡的笑意:“不会闷的。”
“逞强呢。”朱丽低低的哼了一声,又笑起来:“月影就是人太好了。你一个人去行侠仗义也好,或者和颜大少一起做神仙眷属也罢,我都替你高兴。我只希望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那就算以后我们俩离得很远很远,我也不必担心你了。”
月影不禁失笑:“离得再远,我有手有脚难道不会去找你吗?怎么说也是阿朱比较让人担心啊,没有我,怕不给蜀王殿下欺负呢。”
听到她难得的调侃,门外的慕容苏也忍不住莞尔。朱丽不依的轻嚷了几句,只听屋中簌簌之声。有人站了起来。
朱丽道:“跪了半天腿也麻了,下次一定让你教我导气之法!我去找点东西吃,你要不要?”
月影没有做声,想必是摇头拒绝。因为慕容苏只听到一个人的脚步声朝外走来。
朱丽一出门就看到了他,顿时愣住了。但她很快的扬了扬头,笑意未退,眼中却透出一股说不出地森冷之意来。她并没有朝他行礼,唇畔甚至带了点冷漠和挑衅,以及难以察觉的不屑。
慕容苏猜不透她神情中的意味,因此也没有说话。两个人就这般擦肩而过,眼神交汇的瞬间,都只见对方眼中那一点深黑。深不可测。
朱丽走过他身边,却又站住了,道:“阿朱得蒙王爷垂青,还未多谢信王殿下地举荐之恩呢!”
她的话礼貌恭敬,却很冷淡。
他心里虽然疑惑,却只是笑了笑,道:“举手之劳而已。不必客气。”
她唇角微弯,淡淡道:“知恩图报。来日阿朱必定会报答殿下的,请殿下一定要等到那个时侯”
她的话随着脚步渐渐远去,只留下慕容苏独自寻思。他知道朱丽和月影是从起长大的好朋友,他也看得出这是一个有心机的女子。他一直以为。她的心机不过是想通过月影嫁得一个好夫婿而已。可如今,她已经得偿所愿,为什么看着她的眼神却一点也不友善?
他一边想一边推门而入。只见讲经堂幽暗清凉的主殿上,整整齐齐地放着两排蒲团,最前面坐着一个紫衣女子,身子轻轻的靠在身侧的木柱上,看起来有些疲倦。
他慢慢走过去,听她笑道:“阿朱,你别理我好不好,我想睡一会儿”话语突然打住。转过头来愕然道:“怎么是你?”
“来接你回家。”他顺势在她身边坐下,笑道,“储妃的斋戒是要自己完成的,否则不算诚心。”
“何必计较?”
“她既然真的想嫁给二哥,当然要诚心。”他拨了拨她的长发,“累了地话就回家睡觉好不好?”
他的动作和话语都透着自然的亲昵,但这种亲昵却又和当初相遇的时候不一样。月影抿了抿唇,望向殿堂深处的阴影。慢慢地点了点头。事情正如慕容苏所料。但他下手却还是晚了一步。
司徒星赶到“葆春堂”和“庆仁药坊”的时候,屋子里早已经人去楼空。前后只差了不到一个时辰。
现场很干净,不见挣扎的痕迹,也没有留下任何可疑的线索,那些人并不像是被绑走的。
而两天之后,民间便传出了流言,说是信王府上有人偷偷拿着西宫淑妃赏赐的补品前去“葆春堂”和“庆仁药坊”验货,结果却发现了活血化瘀的药物,显然是有人想让怀有身孕的侧妃梁婷儿胎死腹中。
这些话,是有人听到那两家药局里的药师老板亲口所言,因此一旦传开,更添了几分可信。
随之传出的,是信王慕容苏和西宫淑妃周雨曾有婚约地往事,这时候旧事重提,言者绘声绘色,仿佛亲眼所见一般。一时间,这桩曲折的宫闱秘辛立刻成了寻常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一传十十传百,到了后来,真相早已被篡改得面目全非。
因此这些日子里,慕容苏只觉得头疼无比。
宫里虽然还没有对这些传言做出回应,但绝不会置之不理。如今内帷之中本就一片混乱,若是再加上这桩今上就算有再好的耐心,恐怕也要大怒。
究竟是谁做的?
他一直想不明白,此事究竟是出自何人手笔。如果说宫里有嫔妃想要暗害周雨,那完全不用将事情闹到宫外,更何况此举会让皇帝圣颜蒙羞,于宫妃无益,后宫女眷不会出此下策。
难道说,此事要陷害的人是他?
东宫储君废立一事,和这件事同时发生,又会不会有所关联?
还有,是谁掳走了苏襄襄?
就算思虑缜密如他,也不能合情合理的解释这些意外,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情况!
就在这般动荡不安地暗涌中,又过了数日,他在同一天内得到了三个消息。
第一件,老将田若桐于西南之地身染重疾,上书请求回京。因此少将军奚月华得令班师回朝,征讨西南望月部族地战役无功而返
第二件,征虏大将军何倥偬带领黑骢军先锋队八百人,在紫霞关附近与白朔的两个千人骑兵队短兵相接,首战告捷。十万大军不日即抵达关隘。
第三件,有人送来了苏襄襄地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