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晋!”
九阿哥催马上前,迎向缓缓而来的马车。
董鄂满都望见九阿哥,就抬手,朝着第二辆马车指了指,给他使了个眼色。
九阿哥咧嘴笑,冲自己这个一号小舅子拱了拱手。
这夫妻重逢,自然是一番喜庆。
只是,悲催的九阿哥很不幸地被乐乐小朋友给尿了一身。
于是乎,当九阿哥再往嘉淑身边凑的时候,就被嫌弃了。
“福晋,这臭小子把裤子尿湿的时候,你咋不嫌弃他?你这是歧视!”
九阿哥哼了一声,表示不满。
嘉淑白了他一眼,道:“乐乐还小,你还小吗?”
“……”
九阿哥郁闷,但不能跟嘉淑计较,就只能将这一笔账给记在了乐乐小朋友的身上。等若干年后,当乐乐小朋友偶然从九阿哥的书房里看到一本小册子时,才知道,他们兄弟那呗各种折腾的童年,感情是因为他们的阿玛给他们记了小账。
但眼下,九阿哥却只能乖乖骑在马上,跟在嘉淑的马车旁说话。
“额娘要被册封为后?”
“阿玛还有丹书铁券?”
“五哥说要做贤王?”
……
等九阿哥将一切说完,嘉淑也跟九阿哥一样,怀疑自己是不是还在做梦。康熙怎么会忽然就变了态度?
好吧,就算是你要转变态度,你多少也循序而渐进啊?
这简直就是一步登天,一口吃出了个胖子的感觉!
“福晋,你也觉得像是在做梦,对吧?”
九阿哥直到封后的旨意颁了下来,才算是稍微定了定神。
“爷,皇阿玛到底是想要做什么啊?”
“不知道,猜不出来!”
九阿哥现在是真的不知道康熙到底想干什么。
此时此刻,整个京城之中,怕是没有任何人知道康熙到底想干什么。人心难测,这帝心就更是难猜了。
马车进城,直接回转九阿哥府。
董鄂七十一家子也跟着去了九阿哥府,董鄂七十的府邸,早在康熙四十年的那一场火后,就被荒废了。
“额娘,额娘!”
平平、安安看到嘉淑出现,兴奋地冲了上前。
嘉淑蹲在地上,将两个可爱的小家伙抱住,一人吧唧一口。
这次,平平小朋友总算没有嫌弃。
“你们两个小没良心的,没看到舅舅吗?”
董鄂满都对自己被无视,表示很伤心。
“大舅舅,安安看到你了哦,不过,你得往后排队,安安先去跟外祖母和外公香香……”
“我……”
董鄂满都直接败退!
……
一家人暂时安置好,便朝着皇宫而去。既然回了宫,总得去面君的。
九阿哥在前,抱着还在咿呀学语的乐乐,大步而行。
乾清宫御书房,康熙坐在椅子上,他已然知道了九阿哥出京接人的消息,表情带着几分的沉重。
做出这样的决定,对他而言,无疑是一次挑战。
“朕,错了,朕,也没错!”
“朕,会看着的!”
康熙忽然望向窗外,自语地说着。
“万岁爷——”
梁九功匆匆出现在御书房的门口,“万岁爷,九福晋、董鄂七十他们进宫了!”
“嗯?!”
康熙猛地站起来,“怎么这么快?”
“九福晋和董鄂七十一家子本来就到了城外,恰好跟九阿哥一行碰上的。”
“宣!”
康熙沉吟片刻,随即沉声开口。
梁九功躬身退下,去宣康熙的口谕。
很快,九阿哥、嘉淑和董鄂七十一家子,就进了御书房。
“叩见皇阿玛!”
“奴才董鄂七十,叩见万岁!”
……
众人上前见礼,康熙只是扫了一眼,便抬了抬手,道:“都免礼,平身吧!”
“谢皇阿玛!”
“谢万岁!”
众人起身,肃立一旁。
康熙则望着九阿哥怀里抱着乐乐,道:“这也是朕的孙儿?”
“回皇阿玛,是!”
“好,好!”
康熙脸上露出喜色,“赏!”
“胤禟福晋,此前所为,朕的确是错了,所幸,并未铸成大错,无法挽回。日后,你与胤禟,还需好好处着!”
“儿媳会的!”
嘉淑恭声回应。心里却莫名地感觉豪情万丈,康熙大帝跟她认错,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但现在,一步步走来,她忽然发现,其实吧,康熙也是人。甭说什么千古一帝,大清雄主,实际上,也还是人。
“董鄂七十,过往一切,朕确实想岔了,让你受委屈了!”
“奴才不委屈!”
董鄂七十很没出息地落泪了。
嘉淑站在一旁,对自家阿玛的没出息劲儿,很是无语。不过想想他的身份,他一直受到的教育,嘉淑也就释然了。
满人在皇帝面前,不管居于何等官职,都会自称奴才。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家人,是自己人。皇帝就是主家,主家能这么说话,他们怎能不新生感慨?
“董鄂七十,你们留一下,胤禟,你带董鄂氏和孩子去见见你们皇额娘吧!”
“儿臣遵旨!”
九阿哥恭声回应,跟嘉淑退出了御书房。
对于九阿哥违背了满人“抱孙不抱子”的祖训,康熙视若未见。
翊坤宫中。
早有太监报讯,说是九阿哥、九福晋进宫了,自然没忘了提一提九阿哥还抱着一个小娃娃的事情。
当嘉淑和九阿哥到达翊坤宫,就收到了徐嬷嬷的盛情接待。
宜妃看到嘉淑,激动的泪盈于眶。
八阿哥和八福晋逼宫篡位,挟持她和十八格格做人质时,宜妃只是远远看着嘉淑,她可是第一次看到嘉淑那般的英姿飒爽。
那个时候,宜妃仿佛看到了年轻的她。
这个儿媳妇,宜妃此刻是怎么看怎么满意。
想到她当初看嘉淑的诸多不顺眼,宜妃就觉得自己当时一定是脑袋昏了,若不然,怎么会差点用鱼目换了珍珠?
若非平平、安安还在九阿哥府翘首以盼,宜妃定要留了嘉淑和九阿哥用膳的。还有那可爱的乐乐小朋友,着实很讨宜妃的喜欢。
最终,宜妃只能赐了一堆的赏赐。
而另一边,董鄂七十带着董鄂满都兄弟仨也出了御书房,父子四人的脸上都是一派喜色。
董鄂七十,被赐封一等公!
更有丹书铁券在身,在这大清朝,绝对是头一份,比那世袭的王爵都不差多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