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基础教育问题

第一百一十七章 基础教育问题(4 / 5)

奥地利还没全面展开,但是一部分嗅觉灵敏的商人已经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比如铅笔和纸张的价格都有所上涨,但是又很快恢复如初,毕竟这种东西想要扩大产能都很容易。

弗兰茨虽然希望教育能成为奥地利帝国的事业,但是到目前为止的历史证明只有“有利可图”才能更加“催人奋进”。

至少此时的奥地利还没资格选择自己的模式,毕竟在教育方面很多地方还是一片空白。

而且如果此时奥地利的造纸业和印刷业有什么飞跃式的发展,恐怕待到1848年时那些主张推翻哈布斯堡皇室和解散奥地利帝国的小册子也会更多。

相比那些“穷乡僻壤”城市内的教育推广起来就要容易得多,市民们大多愿意让自己的后代接受教育。

只要免费80%以上的城市儿童就会选择入学,剩下的人是因为实在太穷不得不让儿童也参加工作来补贴家用。

其实在德意志地区奥地利的教育算是比较落后的,这倒是不是奥地利不重视,而是体量太大,基础设施又比较落后,成本高且没有一个强而有力的执行者。

城市内的基础教育,弗兰茨准备重开那些特蕾莎女皇时代的公共学校,这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适龄儿童的上学问题,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奥地利的文盲率。

而比起奥地利国内,海外殖民地的教育则更加不需要弗兰茨操心。

虽说进行的是同化教育,但是当地的贵族和商人们却打破头地往里挤。非洲地区那些酋长和祭祀的孩子甚至以能入学为荣,对于普通土着来说只有极少部分与奥地利殖民者十分亲近的土着人才能有机会入学。

在真腊地区则更为夸张,由于是教权国,弗兰茨为了制衡,同时也是为稳定统治,采取了选拔制。

数千人聚集在广场之上,他们是从真腊各地选拔出的精英,之后他们要经过数天严酷的测试,以检查他们是否忠诚且有天赋。

而最终只有一百人能获得选民的资格,并接受重新教育。

主要是教会管理的地盘越来越大,“选民”的数量不足,并且普通人的上升空间也不足,阶级固化,哪怕是对教权国来说也是十分致命的。

毕竟人看不到希望就会倾向于毁灭,要么毁灭自己,要么毁灭世界。但两者都不是弗兰茨想要看到的,他需要的是活着的血液,跳动的心脏。

中美洲地区由于地广人稀,而且交通不便,教育变得极为奢侈,但好在此地的移民以奥地利的德语

最新小说: 末世死神系统 至强狂兵 都市超脑系统 悍臣 冲天斗神 特种兵之战狼出击 异客尖兵 低调高手 冥婚正娶:我的老公是只鬼 穿越红楼梦